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8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1

来源 :考试网 2018-05-31

  三、论述题

  13.【专家解析】

  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的特征。幼儿的身心特征一方面制约着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接纳程度,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在交往中的行为方式。

  (2)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幼儿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不但实际练习着社交方式.而且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由此可以获得一种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是幼儿将来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活动材料,特别是玩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幼儿之间的交往大多围绕玩具发生。

  策略: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在生活中。教师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教师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正反社会行为。用移情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园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

  (4)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地再现着现实生活,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材料分析题

  14.【专家解析】

  两位老师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幼儿园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李老师的做法割裂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关系。物质环境的创设固然重要,由于它具备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因此对教师来讲,认为很容易被接受和掌握。符合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让幼儿觉得温馨、有安全感。但是,虽然环境、材料丰富,如果教师不能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孩子同样没有归属感。

  王老师的做法首先违背了环境创设幼儿参与性的原则,王老师认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从构思到制作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完成,没有让幼儿参与到其中。这使得环境创设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减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其次缺乏正确评价导向,王老师对于环境创设评价只注重过程中的艺术创造,评价的是教师制作的技能.而忽视了环境布置的教育功能的评价,导致了环境的创设向着观赏型、艺术型、技能展示型的方向发展。

  15.【专家解析】

  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根据孩子的反应。分析如下:

  (1)投放的材料的问题

  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却没有及时地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投放材料时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

  (2)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

  对策:

  (1)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

  ①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②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2)在活动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3)指导得当、适时,有针对性

  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要仔细地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幼儿游戏。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结果,并大胆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喜欢参与到实验中.乐于去探索物体的沉浮。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喜欢参与到实验中,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

  2.活动难点:能够动手操作实验,并大胆讲述出自己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种能沉浮的物品(如:小木块、勺子、橡皮、小石头、泡沫板、海洋球等);

  2.记录物体沉与浮的图表。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实验导入

  老师分别将两样东西放入玻璃缸中。请幼儿观察。

  师:这两样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材料,猜测物体的沉浮现象。

  师:这里都有什么啊?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他们会怎么样呢?

  2.动手操作。验证物体的沉浮现象,并记录结果。

  (1)出示观察记录纸,教师指导记录的方法;

  (2)教师示范操作并作好记录;

  (3)分小组让幼儿们自己操作,自由探索物体的沉浮,并对沉浮作好记录。

  3.交流讨论结果

  各组展示并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进行验证。

  (三)结束部分

  总结:根据物体的沉浮现象,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进行分类,哪些是沉下去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五、活动延伸

  与艺术领域美术相结合.折一些纸的小船。和幼儿一起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