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五章第四节

来源 :考试网 2019-02-21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

  (1)人际关系

  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中人(家长、老师、小朋友等)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规则、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和相互关系。这些教育内容主要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中。如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同伴间的交往,与教师的师生交往,以及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交往所提供的榜样方式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幼儿园与家庭相比,有着进行人际交往教育的诸多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帮助幼儿从小学习如何积极地对待别人、认识自己,如何与人和睦快乐地相处,懂得分享和尊重别人,如何正确处理分歧和纠纷。

  (2)社会环境

  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中的社会角色。如家庭和家庭成员,幼儿园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小朋友,商店和售货员、顾客,医院和医生、病人,以及家乡(城市、农村)、祖国和她的建设者、保卫者等等。选择这方面内容,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了解和熟悉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从而丰富其生活经验,扩大视野,初步感受人们(包括自己)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

  (3)社会行为规范

  指幼儿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各种行为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不随便打扰别人,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举止要文明,待人有礼貌,诚实、守信等。选择这方面的社会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内容,是为了使幼儿从小就懂得社会生活是有一定规则的。通过学习,习惯于按照这些准则去行动,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按道德标准行动的自觉性。

  (4)社会文化

  指幼儿需要了解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我国主要的文化精品、民间节日、民间艺术,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优秀的艺术作品等。选择社会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为的是引导幼儿从小熟悉民族的优秀文化,认同它们,使爱国主义情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深深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同时,世界优秀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学会尊重它们,鉴赏它们,有利于

  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广阔的胸怀。

  二、幼儿社会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实质是做人的教育、人格的教育。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做人的教育,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在品行、德行修养有余力时才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即首先要学做人,然后才学做学问。现代意义上的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是伴随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意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社会教育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幼儿社会教育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

  三、幼儿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

  (一)社会教育的途径

  1.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生活活动和节日娱乐活动、参观游览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常用途径。

  2.游戏活动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自主的活动,是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3.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获得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发展社会情感,教师应注意幼儿的情绪,注重幼儿的体验、兴趣,以及投入度。

  4.劳动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不可将幼儿当劳力使用,应注意劳动的安全、卫生。

  5.生活活动可以锻炼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独立性。

  6.节日娱乐活动能促进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幼儿与人的交流,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7.参观游览是根据教育目标,组织幼儿到幼儿园以外的地方参观自然和社会现象,让幼儿深入社会生活,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理解并实践相关社会行为规范。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1.语言传递教育法

  (1)讲解法

  它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2)谈话法

  就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

  ②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③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

  (3)讨论法

  它是教师指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

  ①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

  ②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

  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⑤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

  2. 直接知觉教育法

  直接知觉教育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

  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2)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

  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

  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