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九)
来源 :考试网 2020-10-10
中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2.D【解析】略。
3.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表现为能够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困难,坚决执行道德的动机所引起的行为决定。
4.B【解析】略。
5.A【解析】略。
6.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观察的概念。
7.A【解析】夜盲症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的。
8.B【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9.A【解析】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物与头脑加工来进行反映。
10.A【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
11.C【解析】略。
12.B【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13.B【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存在五种不同的课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实行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课程是正式课程。
14.A【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要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这属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5.C【解析】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这属于技能性目标。
16.C【解析】略。
17.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课程计划的含义。
18.B【解析】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独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学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属于实验法。
19.C【解析】略。
20.B【解析】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使各种课程类型在课程体系中都有一定的比重,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马斯洛是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最富有影响力的需要理论。早期,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即需要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
马斯洛对以上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与缺失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是永远得不到完全满足的需要。
22.(1)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2)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3)个别差异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4)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23.(1)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4.(1)唐老师通过给学生小强的爸爸读作文的方法,来和小强家长进行沟通,使小强的爸爸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了小强,实现了教师和家长对小强教育的一致性,形成了教育合力。这种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是可取的。
(2)①教育要求的一致性;②教育作用的互补性;③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作用。
25.(1)杨老师的教学设计导入运用了设疑导入的方法,通过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兴趣,激起了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2)(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故事导入;(4)直观导入;(5)设疑导入(悬念导入);(6)活动导入。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26.略。27.略。28.略。29.略。30.略。3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