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小学)

来源 :考试网 2017-05-17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题干描述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的。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题干描述属于形成性评价。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多动症的高峰发病年龄阶段是小学时期。

  1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即2×150%=3,3-2=1。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D。

  20.【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德育的相关知识”。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题干中有些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都是缺乏意志品质的表现,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2.【参考答案】

  (1)不平衡性的含义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

  (2)对教育的启示

  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23.【参考答案】(1)一般性指导。这是指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建议。

  (2)针对性指导。这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别提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途径和方法。

  (3)分类指导。这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所进行的分别要求、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作的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产生这样的后果的原因:

  ①没有“身教”。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张老师教育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自己却说脏话、粗话,乱扔烟头。口头上的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不好的“身教”却对学生起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②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显然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③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如果心不诚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张老师自己口头上教育学生,自己却做不到,在教育学生方面没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因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

  ①身体力行。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②说理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应该如何去改正。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无力的说辞更具有说服力。

  ③真诚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25.【参考答案】

  (1)如果我是吴老师,我会这样来处理这个问题。

  首先,表扬踊跃发言的同学。对于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予以肯定,教师及时的强化可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在之后的教学中更加主动自愿地学习。

  其次,发挥教育机智,将“5块钱是否重要?”作为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养成节约的意识。在该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节约的美德。

  (2)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①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1)首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其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最后,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③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导入设计:

  导入新课,扣住“荷花”的独特之处。

  ①设疑。师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它们一般生长在哪儿?生长在水中的花儿可否见过?

  ②揭题。激趣,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板书“莲蓬”)

  好!在这孟夏之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迷人的画卷,一起欣赏给你这水中芙蓉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被花的神采、清香、高洁所倾慕,所陶醉!

  ③学生互相说一说,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深层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这样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助于构建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阅读的能力。)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