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1)

来源 :考试网 2016-1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性恶论”和“性善论”分别是由(  )提出的。

  A.孟子和荀子

  B.孔子和孟子

  C.董仲舒和墨子

  D.荀子和孟子

  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  )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试题来源:[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线题库下载]
查看其他试题,请扫描二维码,立即获得本题库手机版 详情咨询

  3.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陶冶教育法的是(  )。

  A.人格感化

  B.环境陶冶

  C.艺术陶冶

  D.座右铭

  4.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5.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我们把它叫作(  )。

  A.青春期

  B.关键期

  C.生长期

  D.心理断乳期

  6.办学宗旨、教育理念、校风校训等属于(  )。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关于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B.小学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发展过程

  C.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D.道德情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

  9.王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工作.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10.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B.直观导入

  C.情境导入

  D.复习导入

  1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  )。

  A.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了解和研究学生

  C.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D.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12.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苛勒曾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理论,和该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试误说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4.教师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现在的表现去判断他的过去和将来,要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和学生之前的班主任进行沟通。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特点的(  )。

  A.延续性

  B.广延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5.“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6.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  )。

  A.灵活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1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体现了(  )的理论。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隐性课程

  1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9.著名生态学家、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这一观点支持了教育的(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20.某学生既想参加英语脱口秀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别人嘲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