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模拟题及答案七

来源 :考试网 2017-07-01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征。

  【答案要点】(1)由无意识识记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到有意识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2)由机械识记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重要位置。

  (3)具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而抽象记忆占有重要地位。

  2.简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及其规律。

  【答案要点】(1)基本内容。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所谓的联结指的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学习的作用就是在于将与生俱来的原本联结或永久保存或消除或改变。一定的联结通过试误建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而形成的。

  (2)基本规律。

  ①准备律。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状态对学习的影响的原则。如果学习者有学习准备而又被给予学习活动,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有准备而不进行学习就会感到失落。也就是说,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如果学习者无准备状态而被强制学习也会感到烦恼,即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反而感到烦恼。

  ②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也就是说SR联结随着联合使用的增多,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来越弱。在后来进一步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又修订了这一学习规律: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③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这是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桑代克认为,当前的行为结果对未来行为起着关键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到奖励而进行的。

  3.心理评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1)心理评估的含义。

  应用多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是指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2)心理评估的意义。

  ①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咨询是一项高度个别化的教育工作,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制定正确的辅导与咨询方案,首先必须正确找出个体的问题症结,了解他所处的环境的特征,准确地把握他认识世界的独特的观念系统,否则,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只能是无的放矢。

  ②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绩效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如何,只能从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症状的减轻、心理素质的改善加以确认。

  ③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辅导教师如果能采用恰当的方式就评估中了解到的事实与当事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对过去意欲逃避的生活经历重新加以领悟,将有助于心理障碍的消除。因为心理障碍、情绪困扰往往是由当事人缺乏自知、拒绝接受某种情感而产生的。从积极方面讲,学生从评估结果中了解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也有利于自己在这些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要点】(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疗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5.如何从个性人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

  【答案要点】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1)保护好奇心。

  应接纳学生提出的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并去探索他们发现的问题。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也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对学生的错误如果有所批评,要告诉他们理由,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这样才能使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例如,在解决数学题目时鼓励他们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写作文时鼓励他们自己选题;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尝试创造活动带来的积极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获得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