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专项试题3

来源 :考试网 2016-07-27

  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完成第1~2题。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课文介绍

  本文饱含感情的笔触,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佳景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同单元的课文还有苏轼的《赤壁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三]。

  [研讨与练习三]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阅读材料,完成第4~5题。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原文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三单元第四课《短文三篇》,同课另外两篇短文为《信条》《热爱生命》。同单元的选文还有《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

  单元说明

  真正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读来总是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感到增添了某种向上的力量。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这种思想冲击的力量。阅读时不妨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把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对这些文章如果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那我们也就接近或进入了更高的境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

  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5.请为本文设计两道课堂练习题,说明设计意图并给出参考答案。

  6.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品味,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感受文章精炼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②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②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具体如下: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兰亭集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第3单元的第1篇课文,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质朴清新,洒脱飘逸。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纵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对作者感情变化的把握,以及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3)学生分析:学生已经经过必修(1)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主要让学生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2.【参考设计】

  教学方式: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课文

  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吧!

  (二)知识积累

  1.了解序的的体裁特点以及关于序的体裁常识。

  (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

  2.合作探究,解决句读;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特殊旬式。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

  2.自读全文,从每段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概括要点。

  明确:

  第1、2段:记叙宴集盛况(乐)

  第3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

  第4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四)深入研读(教学方式:师生对话、以读促悟、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1.研读第1、2段

  教师:请自读课文,思考: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俱全,足可也。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请对照注解来看这句话:

  众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尽情尽意,欢声笑语,久久不绝,以致感到人为的管弦之声亦属多余了。

  教师:打开幻灯片——明·文徽明《流觞赋诗图》,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受。

  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是游目骋怀。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教师总结: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这种愉悦之情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笔

  势始终从容,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体现。

  2.研读第3段

  教师:自读第3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中心问题。

  学生: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教师:自读第3段,了解作者心境变化,在谈论到生死问题时,作者的情感为何会由“乐”转而为“痛”呢?

  (学生立足文本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归纳)

  3.研读第4段

  ①学生齐读第4段,思考:“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②讨论:此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因何而“悲”?

  (五)品味语言

  教师: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露,对此如何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六)探究感悟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灰尘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复平静。兰亭集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而王羲之之悲实乃古代哲人和诗人共同的困惑,他们在大彻大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学作品中此类思索比比皆是,你们能举出与此有关的名句吗?

  例: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七)课堂总结

  教师:人生总是不免有失意伴随,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诗意来,这就是王羲之的睿智之处。观照现实人生,回首萧瑟处,我们如能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之类的诗句,也就无愧于“诗意地栖居”。

  (八)作业布置

  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死的理解,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等。

  (九)板书设计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3.【参考答案】

  设计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内分享交流,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结合古诗文总结:

  多媒体展示:其他名人对生死的看法: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上上》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生死问题。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明确:人生短暂,我们要做些积极的事情。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4.【参考答案】

  (1)教材分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教师要进行引导阅读。

  (2)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积累,思想渐趋丰富,对于思想性极强的文章理解起来虽有难度。但是可以通过阅读和指导达成目标。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①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②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③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④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②能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围绕“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中心话题,通过组织讨论,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作者、文本对话.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5.【参考设计】

  练习一: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使学生学习概括随笔类文章的主旨,并注意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

  参考答案: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练习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2.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中富于哲理性的语言的含义,并借此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2.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6.【参考设计】

  (一)多媒体出示作者简介

  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世人却为他铸起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思想录》,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二)情境导人

  (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主题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听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芦苇独守江边,在风中摇曳。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茂密的芦苇,造就了最古典最优美的诗情画意1 2 000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至理名言。

  (投影: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如是说。可见,思想是一个人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思想,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三)明确目标及重难点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成就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入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思考和脆弱。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明确】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5)拓展延伸

  (检查学生在预习时搜集到的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投影:1.我思故我在。

  2.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3.一个人,只要拥有了思想,遇见鬼神,鬼神畏惧你;遇见高山,高山就给你让路;遇见河流,河流会给你铺桥;遇见天空,天空会给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无人能挡的。)

  (学生畅言.言之成理即可)

  (投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提示】生理需求是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问题探究】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生交流感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选自《思想录》,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的一部散文著作。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真实而细致,体现了帕斯卡尔思想的光芒。“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讲人是强大的;二是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得那么不堪一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尊重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六)达标训练

  大自然充满了哲理,只要细心观察,全身心去体会,就能在其中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写成文字,就会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尔说“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郭璞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苇草”。

  同样是芦苇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诗意的象征,在帕斯卡尔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张弛心中又是什么样呢?

  (生读学案中张弛《心中的芦苇》,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立意的妙处)

  (七)布置作业

  一根纤弱的芦苇,因为我们的审美视角不同,读出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不就是人类思想的伟大之处吗?课后请同学们放飞思想。寻找自然中隐藏的哲理,并写成文字。

  (八)板书设计(略)

   热点推荐2016教师资格证统考专题  成绩查询时间  合格标准 证书领取

  小编推荐教师资格考试时间  2016年教师资格VIP通用版  真题及答案

  联系电话:4000-525-585 课程咨询微信号:W712931601。快速联系通道

  2016年网校教师资格证考试统考班套餐:中学、小学或幼儿的综合素质+教学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统考真题班+习题班),模拟题库系统+导师答疑+课堂练习+课件下载,赠送内部资料,PPT或WORD讲义+课件下载+手机移动听课.

  课程推荐指数:★★★★★

>>>>教师资格考试全科优惠套餐(两学考试) VIP 单科全程通用版 辅导特惠套餐<<<<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