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来源 :考试网 2019-11-06

  三、教学设计题

  诫子书①

  诸葛亮

  夫②君子之有,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2则不能治性国。年与时驰④,意与日去⑥,遂成枯落⑥,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⑧,将复何及⑨!

  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书局2009年版)诫, 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②(夫(f)助

  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⑥(无以)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⑨[广才]增长才千。◎(淫(yi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②(险躁)轻

  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B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④(年与时驰)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⑤(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⑥[枯落)调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⑦(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⑧[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⑨(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19.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 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0分)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20分 )

  21.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25分)

  参考答案:

  19. [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阅读训练,尤其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语言积累。了解文章主旨是诸葛亮劝勉儿

  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增加积累。可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浏览”,疏通文章意思,抓住有用信息,理解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最后通过诵读加强积累。

  第二,关于文言知识的积累,可引导学生运用查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梳理,注重表达和运用,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第三,通过品味语言,了解作品意境,获得审美体验。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20. [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以及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与无限期望。激发学生做一个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确定依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该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互相融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此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提出:认识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根据以上要求,设定了该三维教学目标。

  (2)教材。《诫子书》是七年级的一篇议论抒情的文言文。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是满满的殷切盼望之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明志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浮躁。

  学习本文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3)学情。本文虽然是-篇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诸葛亮是有一定了解的,对学习方法的有一定的积累,但对于论证方法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因此设立上述三维目标。

  参考解析:

  21. [答案要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的形式,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方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挂,水面偏能用火攻。同学们猜猜这是说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初读文言,整体感知

  1.作者、背景介绍,掌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2.解题:诫子书;

  3.正因:夫、淫、遂;

  4.朗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检查学生朗读效果;

  5.提问: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研读文言,理解文意

  1.提问:本文作者是如何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的?找-找,画一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体会。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

  明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成才的必备条件。

  2.提问:再次有节奏的朗读课文,思考- - 下诸葛亮认为成才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

  明确:三个条件是淡泊、立志和惜时。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多媒体出示重点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字可是知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淡泊”重要性)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字可知是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立志”重要性)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强调“惜时”的重要性)

  3.提问: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说说你的理解和收到的启发。

  明确:学生思考,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教师指名回答并指导评价。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期望其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配乐朗读,全班有感情点的朗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巩固提升,课堂小结

  1.提问: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如,淡泊:《礼记》“荀利国家生死,不求富贵”。立志: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惜时:傅玄的“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学生总结,教师补充:诸葛亮借此文告诫、劝导他的儿子,其实也在影响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相信同学

  们已经对为人为学有了-个清晰点的概念。希望你们能够树立远大志向,用勤奋苦练、淡泊名利的精神去实现。

  (五)加深理解,布置作业。

  请以朋友的口吻给成年后的方仲永写- -封信《诫友书》,100字左右,可以尝试文言文的形式。

  板书设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