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1)
来源 :考试网 2019-07-03
中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学习完《变色龙》,同学们对契诃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趁机向大家推荐了他的其他作品,让大家课后阅读,下列不适合推荐的是()。
A.《装在套子里的人》
B.《小公务员之死》
C.《万尼亚舅舅》
D.《羊脂球》
2.初中生文体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经常会在写作中乱了阵脚,为了使学生对各种文体能有所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需要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渗透文体知识,下列课文中属于小说的是()。
A.美国/勒曼《音乐之声》
B.俄国/契诃夫《变色龙》
C.丹麦/安徒生《丑小鸭》
D.丹麦/勃兰兑斯《人生》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语文老师应该结合所学文本,对其文体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课件上出示的关于文体的有关常识,其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形式多样,就表达方式说,有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就体裁说,有旧体诗和新诗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
C.散文这种体裁,精粹简练,形式自由,能够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
D.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
4.教学《二泉映月》时,教师出示了坐在“天下第二泉”旁的阿炳塑像的图片,并介绍阿炳坎坷的一生,从而导人对课文的学习。这位老师的课堂导入属于下列哪种导入方式?()
A.解题导入法
B.情境导入法
C.介绍背景导入法
D.案例导人法
5.讲解小说语言时,老师为了让学生体味人物和语言的关系,让大家从小说中找一两句人物的代表语言,并注明出处。下列是学生的作业,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藤野先生》中的藤野)
B.“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故乡》中的闰土)
C.“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的贾雨村)
D.“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小子又回来吃咱们”(《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
6.诗歌教学中,吟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放声朗读,而是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下面是教师在早读时听到的一些学生朗读,其中需要教师纠正的是()。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根据要求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了翻译,请找出其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朝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8.学习《曹刿论战》时,老师让学生们想一想,有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出鲁国当时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列是学生的一些回答,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Et风雨大作》)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下列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7~9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C.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D.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0.下面是一些学生对课文的描述和理解,其中有误的是()。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ll.阅读下面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下面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既然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总结汇报,那教师导人就比较多余,可以直接进入学生小组活动
B.第一组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本组搜集整合的孔孟的生平、主要经历等资料,材料充实,思路清晰,特别是持孔孟画像上台讲述的做法形象而有创意。
C.这组所搜集的资料时空跨度大,又散见于各处,做起来有难度,但群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D.教师总结收获,肯定了学生的能力和努力,能够激发他们更加上进,并且针对学习布置了写作任务,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12.下面是某校语文教研活动的一个小记录,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围绕《三打白骨精》的教研,老师自觉阅读《西游记》原著,更读了《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西游记与民俗文化》《名家读西游记》《看罢西游不成经》等评论著作,《文学理论》《文学概论》《当代西方文论》《中国叙事学》《现代小说美学》等文艺理论书籍。《三打白骨精》的教研活动结束后,陆续共读儿童文学名著《长袜子皮皮》,推荐有益于提高教师朗读水平的《朗诵学》……
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在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自我修炼、积累经验,更要注意为自己的专业发展积淀来自根部的力量一文学素养的提升
B.读书,是每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
C.伴随读书,也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考试、答题、研讨、讲座等,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
D.语文教师应将主要精力用在研读教材中的选文上,不用花费时间去读书
13.阅读下面的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歌唱艺术是音乐的音响和语词的完美结合,罗曼?罗兰曾说:“人类的美丽的语言的价值,远超过歌的价值,没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它的高低抑扬,对于表现情感是不可胜数的。就是歌也得回到单纯的语言。”.可见,歌词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你们唱歌的时候,是否细细品味过这些歌词呢?
生1:《东风破》是我的最爱,而我更喜欢它富于古典韵味的歌词,特别是“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这句相当精彩,一个“瘦”字,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和痛苦;而“偷”字,更给人一种时间逝去却又无可奈何的感觉。
生2:《梦想缤纷》的歌词,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打开宁静的天空当作画布”,将“天空,,比喻成“画布”,表现青少年天真可爱、异想天开的个性,使人眼前一亮,心情愉快,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生3:《送别》作者特别善于抓住一些景物来突出离别的忧伤,如“长亭”“古道”“晚风”“夕阳”.整个画面流露出一份淡淡的忧伤。而后面的“浊酒”“别梦寒”都深深地拨动人的心弦,与作者产生共鸣。
生4:我也喜欢《送别》,词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写离别之时,连笛声也歌不成调子,更加渲染出离别情感的忧伤、意境的凄凉。
生5:《真心英雄》中我最喜欢“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形象的语言蕴含深刻的道理:成功两个字好写,但要做到,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
生6:《一千零一个愿望》中“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踮起”二字写出了距离的短小。“更”字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哪怕是微小的--?点成功,都离你心中的“阳光”更近了一步。
师:的确,优美的语言所激发出的生动情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而生动的旋律与歌词的完美配合使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显现,滋养一代又一代人。让我们运用音乐的知识,来赏析一首首熟悉的歌曲。
结合下述课堂实录,下面理解不准确的是()。,
A.语文学习是在不断地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及其意义;而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本次活动,把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联系,互补共效,获得了双倍的意义
B.有的同学选择的歌曲既是流行音乐,又是一首情歌,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去欣赏更高雅的音乐
C.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
D.突破狭隘的语文学科界限,大胆在语文学习中引入浅显的音乐欣赏,实现语文学科向其他领域的合理与适度渗透
14.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要求答题。
一个学生学过《桃花源记》后问老师:“‘仿佛若有光’中的‘仿佛’‘若’都是好像的意思吗?如果是,那是否重复了?这个问题课本上没有注释,教学参考书里也没有给答案,教师便动员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后来一个学生借助老版《辞海》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仿佛,视不是也。《字林》:仿佛,见不审也。”有个学生补充说:“见不审,就是看不清楚的意思,这一句可译为看不清楚,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在接下来的课堂上,老师让这两位同学上台向大家解释了这个问题,并且鼓励了他们这种积极探究的精神。
对上述教学案例,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A.查阅《辞海》等工具书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能力范畴,该教师不应该把这么难的问题抛给学生
B.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运动过程,它往往要经历一个无疑一生疑——解疑——领会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自己的探索,这样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
C.在查询探究中,学生可以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D.教师的处理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15.阅读《傅雷家书》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下面对藏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位学生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说明对文章进行了深刻的独立思考
B.教师没有直接解答学生的疑问,而是把难题抛给了其他学生,这样会丧失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C.教师在学生解答出了“坚强”的含义之后,循循善诱,适时地引导他们去揭示坚强的最高境界D.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的肯定,又引用诗句,使得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
D.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即时肯定,又引用诗句,使得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16~18题。
真正的英雄
里根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七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对家庭、朋友及我们的太空宇航员所爱着的人们来讲,国家的损失首先是他们个人的巨大损
失。对那些失去亲人的父亲、母亲、丈夫和妻子们,对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们,在你们悲痛哀悼的日子里,所有的美国人都和你们紧紧地站在一起。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言语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
力:它们根本无法寄托我们对你们深深爱着的、同时也是我们所敬佩的英勇献身的人们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致献出生命。我们所
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七位“挑战者”,记住他们活着的时候给熟悉他们的人们带来的生机、爱和欢乐,给祖国带来的骄傲。
他们来自这个伟大国家的四面八方——从南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从俄亥俄到纽约州的
莫霍克,从夏威夷到北卡罗来纳和纽约州的布法洛。他们彼此很不相同,但他们每个人的追求和肩负的使命却又是那样的一致。
我们记得迪克•司各比,我们从升空的“挑战者”号听到的最后一句话就来自这位机长之口。在参加太空计划之前,他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后来成为一名高空飞行器的试验飞行员。对机长司各比来说,危险从来就是一位熟悉的伙伴。
我们记得迈克•史密斯,作为战斗机飞行员获得过的奖章戴满了胸前,其中包括海军特级飞
行十字勋章和来自一个国家的敢斗银星十字勋章。
我们还记得被朋友们称为J.R.的朱蒂丝•莱恩尼科,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在工作之余,她喜欢在钢琴上弹奏几曲,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我们也不会忘记孩提时总爱光着脚板在咖啡地和夏威夷的麦卡达美亚墓地跑来跑去的埃里森•奥尼佐卡,他早就梦想有一天去月球旅行。他告诉人们,多亏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才能够建树他的生涯中那些令人难忘的业绩。
还有那个曾告诉人们是南加州的棉田锤炼了他坚毅性格的罗纳德•麦克耐尔。他梦想着到外层空间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试验:吹奏萨克管。啊,让(罗纳德的爱称),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所梦想的空间站。
我们记得格里高利•杰维斯,在那次致命的飞行中,他随身带着他的母校布法洛纽约州立大
学的一面旗子。他说,这是一份小小的纪念品,纪念那些曾为他指点过未来的人们。
我们还记得凝聚了整个国家想象力的科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用她的勇气和永不停息的探索
精神激励我们。她是一位教师,不仅是她的学生们的教师,而且是全国人民的教师,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
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这些杰出的专家、科学家、冒险家,这些艺术家、教师和家庭中的男女成员们。我们将珍爱他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这是真正的美国英雄的故事。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所有美国人都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前,彻夜不眠。在那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栗。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所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台的采访节目。老老少少都在诉说自己的悲哀,都为我们的宇航员感到骄傲。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我们的美国是在英雄主义和崇高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而从不企求些微报答的人建立起来的。
我们不禁回想起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们,那些带着家眷和财产去开发荒凉的美国西部的刚毅不屈的人们,他们常常面临着恶劣的条件,沿着俄勒冈小道,你们仍能看见那些倒下去的拓荒者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们更加坚定开拓前进的决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有时,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但我们必须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飞行器的发射都是一个技术上的奇迹。他说:“如果出现什么,它决不意味着太空计划的结束。”我所接触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员,都特别请求我们一定要继续这项计划,这是他们失去的可爱的亲人所梦求实现的计划。我们决不会使他们失望。
今天,我们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伙伴们保证,他们的梦想决没有破灭,他们努力为之奋斗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为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献身工作的人们,他们的大家庭中失去了七位成员,他们仍要继续工作去实现既安全可行又冒险、大胆的更有效的太空计划。人类将继续向太空进军,不断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正是我们纪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迪克、迈克、朱蒂丝、埃里森、罗纳德、格里高利和科里斯搭,你们的家庭及你们的国家哀悼你们的逝去。安息吧,我们永远忘不了你们。对熟悉和爱你们的人们来说,痛苦的打击是沉重的、持久的;对一个国家来说,她的七位儿女、七位好友的离去是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所能找到的唯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课文导语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舱内七名宇航员(其中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为之震惊。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朗读这篇声情并茂的悼词,要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单元导语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闻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本单元学习几篇有关探险的课文,愿借此激起你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学习这个单元,主要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6.请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题目,赏析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20分)
17.请结合本文文体特点,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教学目标的设计理由和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思路。(20分)
18.请为这篇课文设计一个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5分)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l9题20分,第20题5分,第21题15分。共40分)
下面是《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实录片段。阅读并完成第19题。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生:“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是全家的恐怖”“花花公子”。
师:“花花公子”是对于勒的评价吗?
生:不是。花花公子是说有钱人家的子弟,而于勒家不是,于勒家比较穷。
师:对,请继续找。
生:坏蛋、流氓、无赖。
师:这是直接指于勒吗?
生:不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说的,但实际上暗指于勒。还有“分文不值的于勒”“好心的于勒”“他可真算得上一个有办法的人”“他是个法国老流氓”“这个家伙”“这个贼”“那个讨饭的”“这个流氓”。
师:很好,这个同学找了很多,还有没有?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对,这几句话很重要。现在我把同学们找的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评价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哪些话是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并说说是什么情况,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生:“分文不值的于勒““全家的恐怖”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说的,因为于勒把自己应得的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师:对,占了钱。他们对于勒采取什么态度?
生:把他赶走了。
师:你怎么知道是赶走的?
生:课文用“打发”一词,可知是把于勒赶走的。
师:下面依次有哪些话是在同一情况下说的?
生:“全家唯一的希望”“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是在他们接到于勒两封信以后说的。
师:信中哪些话导致他们这么说?
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发了财……一起快活地过日子。”
师:于是这一家人每到星期日干什么?
生:到海边的栈桥上等于勒回来。
师:这位同学说“等于勒回来”,这个“等”字用得好不好?请说说道理。
生:不好,“等”字不能说明这一家人此时热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词?
生:应该用“盼”字。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个“盼”字,文章哪些细节体现了“盼”字?
生:父亲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师:于勒在不在这只船上?
生:不在。
师:你怎么知道?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竟”表示意外,父亲希望于勒能出乎意料地来到身边,表现了他急切盼望的心情。
师:说得好。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师:这句话是体现“盼”吗7
生:这句话主要体现这家人高兴、得意,还有几分骄傲的心情,把信给别人看,为了炫耀。
师:还有什么细节体现“盼”?
生:“果然,l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师:很好,10年时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的希望,反而增加了。还有吗?
生:“对于勒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这笔毫无着落的钱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可以看出他们急切盼望于勒回来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的分析很有道理。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急切盼望的心情,同学们发现了吗?
生:“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师:他们真的看到了吗?
生:没看到,是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幻觉,人到了急切的程度才会出现幻觉。
师:说得好,这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再看其他几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最后几句话是在见到于勒时说的,当他们发现于勒是一个穷水手时,菲利普夫妇就次骂于勒是贼是流氓。
师:是当面骂的吗?
生:不是,是背着于勒骂的。
师:为什么要背着?
生:生怕于勒重新拖累他们,同时也生怕好不容易找到的女婿知道这件事,因为这位女婿是冲着于勒那封发财的信才下决心求婚的。
师:后来这一家人又怎样了?
生:为了避开于勒,他们改乘另外一条船。
师:我们把情节理一下,请看板书:
赔钱……盼
占钱……赶
有钱……赞
没钱……骂、避
从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小说情节不长却也曲折起伏,特别是后面情节的安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果我们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的话,应该分在哪里?
生:从开头到旅行之前为第一部分,从动身旅行到最后为第二部分。
师:我用一副对联概括两大部分的内容: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拟定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副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一下。
生:人不如钱。
师:请解释一下。
生:于勒这个人还不如钱重要,盼于勒是假,盼于勒的钱是真。
师:有道理。还可以从这件事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来考虑。
生:“金钱至上”,“盼”是因为有钱,“避”是因为没钱,在人们的眼中金钱是至高无上的。
生:“世态炎凉”,开始他们热切盼望于勒,后来发现于勒没钱,就避之唯恐不及,根本没有兄弟亲情。
师:同学们拟得非常好,跟老师想的一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这个细胞看出社会整个肌体的情况,以小见大,可见其主题是深刻的。现在我们再来作第二次分类,看看我们前面找出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
问题:
19.请从提问的角度,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2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20、21题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①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②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
③自我上中学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几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妈妈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
④随着感情的殊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⑤考试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
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
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⑥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
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恍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⑦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在流汗。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竞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
⑧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
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
⑨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
问题:
20.请从全文中找出两处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5分)
21.请对该作文作简要评析。(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