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初中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卷及答案

来源 :考试网 2016-08-01

  三、解答题

  14.解:从展厅正中心到正方形一边的距离为8米,而8=0.5+(0.5+1)×5,所以除去正中间一个大地板砖,还需要再铺5圈小的,5圈大的。

  最外一圈需要大地板砖(16-2)×4+4=60;

  第二圈的边长为16-1.5×2=13,第二圈需要大地板砖(13-2)×4+4=48;

  第三圈需要(10-2)×4+4=36;

  第四圈需要(7-2)×4+4=24;

  第五圈需要(4-2)×4+4=12。

  五圈个数相加,再加上最中间一个,共计60+48+36+24+12+1=181个。

  四、论述题

  15.【答案要点】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以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中的表现。在对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结果进行评价时,应该准确地把握“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依据“经历、体验、探索”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2)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要依据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要求,体现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特别要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情感态度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和发生的变化。

  (4)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

  (5)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6)恰当地呈现和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段的评价应当以描述性评价为主;第二学段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利用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提高,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有什么潜能,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等等。

  (7)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

  书面测验是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方式,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书面测验有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

  16.【答案要点】第一个环节: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核心就在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设置问题不仅是检验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勾股定理探究方法和证明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面积割补的方法、转化和化归思想)的综合运用,从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能力。

  第四个环节: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构建起具有丰富内涵的目标体系,课程运行中的每一个目标都可以与三个维度发生联系,都应该在这三个维度上获得教育价值。

  六、教学设计题

  17.【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增函数、减函数及其几何意义。

  (2)学会应用函数的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探究与活动,使学生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

  情感与态度: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理性地描述生活中的递增、递减的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函数单调性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形语言转化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及证明。

  关键:增函数与减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此处省去)

  (二)温故知新

  (1)问题1:观察学生绘制的函数的图像(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而定),指出图像的变化的趋势。

  观察得到:随着x值的增大,函数图像有的呈上升趋势,有的呈下降趋势,有的在一个区间内呈上升趋势,在另一区间内呈下降趋势。

  (2)问题2:对“图像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句话以往是怎样描述的?

  例如:研究y=x2时,我们知道,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对函数单调性的解释: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