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模拟试题2
来源 :考试网 2019-05-02
中
二、简答题(共2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共25分)
21.下面是某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实录。
[直接引入]整个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自然界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结合新学期的一些变化来举例,使学生感到熟悉,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交流问答]师提问自然界有哪些变化?
[生]举例下雨、木材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下落,并分析如何变化。
[师提问]若将以上的四个变化进行分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回答]根据在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把以上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结]下雨和瀑布下落没有生成新物质,在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物理变化。木材点燃发热、发光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和氧气。在变化中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类变化叫化学变化。
[演示PPT]演示水分子电解的动画。请学生从微观角度来判别水电解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得出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要了解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演示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在此反应中,有不溶于水的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拿出桌上的一段细铁丝,观察颜色、状态、形状,弯曲成各种形状,并用剪刀把细铁丝剪成几段。
[讲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或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可用来识别该物质。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小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是否有沉淀生成等都可以作为判别物质变化的标准。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位老师的化学教学内容组织采用了哪种形式?
(2)结合以上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根据下面《燃烧的条件》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教师】火为何物呢?火是一种燃烧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一起来探索一下“火”的秘密。
【实验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
【学生讨论】
问题1:实验1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实验2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3:实验3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总结出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
①物质有可燃性;
②物质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略。
问题:
(1)本教学设计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如果有,请指出并简要说明。
(2)结合案例,谈谈为使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实施,可以采取哪些探究教学策略?
三、诊断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15分)
23.某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这样一道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下面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是足量)
【考试结果】有15%的学生误选D为正确答案。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试对学生误选D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2)如果这部分学生坚持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该选项是错误的。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道小题,共20分)
24.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那么到底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少部分学生回答:反应物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
五、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25.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离子”的材料。
材料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认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分子、原子、离子之间是如何转变的。
材料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
要求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