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练习题:第二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9-15

  79. 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 .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

  80. 骨骼肌中的收缩蛋白包括:

  A .肌纤蛋白 B . 肌 凝 蛋 白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D .肌凝蛋白和原肌凝蛋白E.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81. 骨骼肌中的调节蛋白是指:

  A .肌钙蛋白 B .肌凝蛋白

  C.原肌凝蛋白 D .原肌凝蛋白和肌凝蛋白

  E.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82. 骨骼肌中 Ca2+ 的结合位点是:

  A .肌纤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肌凝蛋白 D .肌钙蛋白亚单位E.横桥

  83. 肌肉被动拉长时:

  A .明带增宽、 H 带缩短

  B.暗带增宽、 H 带增宽C.明带增宽、 H 带增宽

  D.暗带变窄、 H 带增宽E.明带不变、暗带增宽

  84.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

  A .肌膜 B .肌质网

  C.横管系统 D .纵管系统E.三联管结构

  85. 在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 Na + B. K + C. Ca2+ D. Cl - E. Mg 2+

  86.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 .电兴奋经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 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 Ca2+与肌凝蛋白结合

  D. 终末池 Ca2+通透性增高E.Ca2+逆浓度差进入胞浆

  87. 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不包括: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

  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 2+释放

  C.肌浆中的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 .肌浆中的 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 Ca2+解离

  E. 当肌浆中的

  2+ 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

  88. 关于对骨骼肌兴奋 -收缩耦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

  B.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 终末池对 Ca2+通透性升高

  D.胞浆内 Ca2+浓度升高,触发肌丝滑行

  E.终末池中 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89. 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错误的是:

  A .引起兴奋一收缩耦联的离子是 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 Ca2+与横桥结合

  D.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E.肌小节缩短

  90. 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

  A .被动张力 B.前负荷

  C.后负荷 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

  91. 关于对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

  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92. 关于对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93. 为了便于观察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前负荷应:

  A .为零 B .小于后负荷

  C.加到最大值

  D .固定于一个数值不变

  E.根据不同后负荷作相应的调整

  94. 肌肉收缩时,如果后负荷越小,则:

  A .缩短的速度越小 B .缩短的程度越大

  C.完成的机械功越大 D .收缩时达到的张力越大

  E.开始出现收缩的时间越迟

  95. 决定肌肉收缩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A .前负荷 B .后负荷

  C.横桥数目 D .肌小节的初长度E.肌肉内部功能状态

  96. 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决定于:

  A .刺激方式 B .刺激类型

  C.刺激频率 D .刺激时间E.刺激强度变化率

  97. 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 .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 .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98. 短时间的一连串阈上刺激作用于肌肉, 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 后一刺激则出现:

  A .一连串单收缩 B .一次单收缩

  C.无收缩反应 D .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99. 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

  A .幅值变大 B .幅值变小

  C.频率变低 D .幅度时大时小E.不发生重叠或总和

  100. 平滑肌中与

  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

  A .肌钙蛋白 B .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 .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

  B 型题:

  A .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1. 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2. Na+ 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3. 细胞膜去极化时 Na +内流的方式是

  4. 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是

  5. 麻醉剂乙醚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

  A .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

  D.超极化 E.超射

  6.阈下刺激时膜电位可出现

  7. 静息时 K 外流增多,膜电位出现

  8. 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9.动作电位过程中, Na 内流停止而 K 外流增加为

  10. 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为

  A . K + 内流 B . Cl -内流 C. Na +内流

  D. K + 外流 E. Ca2+内流

  11.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12. 内脏平滑肌兴奋主要是由于

  13.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是

  1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的离子机制是

  A .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钙蛋白 D.钙调素E.原肌凝蛋白

  15. 横桥属于

  16. 组成细细肌丝双股螺旋主干的是

  17. 肌丝滑行时,横桥必须与之结合的是

  18. 横桥联结之前必须先移动位置的成分是

  内脏平滑肌细胞中作为 Ca2+结合配体的是

  参考答案: A 型题:

  1. E 2. C 3. A 4. A 5. D 6. C 7. E 8. D 9.B

  10. B 11.B 12. D 13. A 14. E 15. C 16. D 17. B 18. E

  19. C 20. B 21. D 22. A 23. D 24. D 25. A 26. D 27. D

  28. C 29. C 30. C 31.C 32. C 33. B 34. B 35.A 36. C

  37. B 38. A 39. B 40.D 41. B 42. B 43. B 44. E 45. D

  46. D 47. C 48.B 49. A 50. D 51. B 52.D 53. D 54. B

  55. B 56. D 57.C 58. D 59. C 60. B 61.B 62. C 63. C

  64. E 65. B 66. A 67. A 68.B 69. B 70. B 71. D 72.C

  73. C 74. E 75. B 76. D 77.D 78. E 79. E 80. C 81.E

  82. D 83. C 84.E 85.C 86. D 87. B 88E 89. C 90.B

  91. C 92. E 93. D 94.B 95. E 96. C 97. D 98. C 99.E

  100. D

  B 型题:

  1. E 2. C 3. B 4. D 5.A  6. B

  7. D  8. E 9. C  10. A  19. D11.D

  12. E13. C14.D15. A16. B17. B 18. E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