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疟疾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7
中疟疾
1.概述:人类疟原虫经按蚊传播的常见寄生虫病。
临床特征:周期性定时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可多次反复发作。
2.病原学
人体疟原虫分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
间日疟和卵形疟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在发育繁殖速度上可能是多态的:
速发型子孢子:12-20天发育为成熟裂殖体
迟发型子孢子:6-11月发育为成熟裂殖体(复发根源)
3.流行病学
传染源: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传播途径:按蚊叮咬皮肤,少数为输血(我国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中华按蚊)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
流行特征:热带>亚热带>温带;流行区以间日疟最广,恶性疟最严重;季节多以夏秋季较多;我国主要为间日疟。
4.发病机制:红细胞破裂
5.临床表现
平均潜伏期:间日疟、卵形疟14天,三日疟30天,恶性疟12天
规律: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
间日疟:多数起病急骤,尤其是复发患者。初发时可有低热、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初起发热大多不规则,数天后转为周期性和间歇性发作。典型发作可分为三期:
寒战期:骤然发冷、剧烈寒战
发热期:寒战停止,高热升达39.5~41℃
出汗期:盛汗退热,衣褥尽湿
三日疟:发作时,发冷期、发热期和出汗期症状划分明显;出汗期退热较速,故易引起虚脱;可引发肾病综合征,称为疟疾肾病。
卵形疟:常无恶寒、战栗,热度低,易自愈;一般发作不到6次,就不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