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考点:霍乱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13

  霍乱

  (Cholera)

  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四季散发,夏秋季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吐、泻,导致大量水、电解质丢失,酸碱失衡、肌肉痉挛,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

  一、病原学: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霍乱弧菌的特点:

  1、一般特征:

  G,逗点状,极端鞭毛使其运动活跃,暗视野下呈穿梭状运动,涂片为鱼群状排

  2、分类

  O1群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型

  不典型O1:不产生肠毒素故不致病 “H” 抗原相同

  非O1群弧菌: O2O200 “O”抗原不同

  (其中O139“O”抗原与以上均不同,

  但可产生与O1群相同的肠毒素)

  3、培养: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碱性培养基更好。

  4、抗原结构和毒素:

  O1群和不典型O1有共同的“O”抗原和“H”抗原。O1群和非O1群有相同的“H”抗原但“O”抗原不同。古典生物型,埃尔托型,和O139型均能产生肠毒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内毒素。其中肠毒素(Cholera toxin CTX、CT)是霍乱病人吐泻的主要原因,该毒素不耐热56℃30分钟。

  5、变异:

  6、抵抗力:

  对热、干燥、消毒剂均敏感,对胃酸敏感,但在江、河水及水生物中存在时间长。

  (1)正常胃酸 4分钟

  (2)江河海水中1~3周

  (3)鱼、虾等水生生物内1~2周

  (4)O139在水中生存更长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水和食物(水生生物)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产生数月免疫力.

  4、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

  O139的流行特征: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主经水和食物传播,为新流行病株普遍易感。

  三、发病原理:

  1、细菌入侵及粘附:

  人体的防卫功能

  (1) 胃酸:胃酸分泌减少,胃切除术后,抗酸药物,暴饮暴食可减弱其作用。

  (2) 肠蠕动及肠液的清除作用。

  病原体的致病力

  (1) 病原体的感染量,古典型108~109,埃尔托103个。

  (2) 鞭毛、粘液酶,菌毛、外膜蛋白,溶血素,脂多糖,肠毒素。

  2、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理:

  环磷酸腺苷(cAMP)的作用:促进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碳酸氢盐。抑制绒毛细胞吸收Na+、Cl-。杯状细胞分泌粘液。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天

  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

  1、泻吐期:先腹泻,后呕吐,无腹痛,无发烧,无里急后重,大便由水样含粪质转为米泔水样,呕吐物由胃内容物转为米泔样,多喷射性,可伴有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

  2、脱水期:

  临床分型

  1、 轻型:起病缓慢,腹泻<10次,不伴呕吐。

  2、 中型(典型):典型的腹泻和呕吐。

  3、 重型:循环衰竭

  4、 干性霍乱:起病急剧,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即迅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