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临床操作指导》高频考点:换药术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08

  3.4.用物要求

  (1) 全面了解需换药的创口情况,根据创口大小、深浅情况不同准备所需换药用物,无菌换药碗(盘)2个,血管钳、镊子各1把,盐水棉球、75%酒精、棉球、纱布、棉垫、胶布、绷带和棉签若干。

  (2)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3)必要时准备伤口内引流用物。

  【操作过程】

  1.基本过程

  (1) 无菌要求: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消毒,根据创口状况准备换药包和敷料。每换一位患者都应该重新洗手、消毒,才能换下一位患者。必要时需戴无菌手套。

  (2)去除旧敷料:顺创口长轴轻轻揭开,外层敷料用手揭开,内层敷料用换药镊子揭去(与创口接触的镊子不可与接触敷料的镊子混用)。若敷料与创面黏结,剪除游离的敷料,保留残余的敷料,使其痂下愈合。如果是因为脓痂,内层敷料与创面黏结,应使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湿敷片刻,使得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揭开。

  (3) 创面消毒:暴露创面后,为避免将外周的细菌带入创面,对清洁的创面,用75%酒精或者碘伏由内向外消毒3~5 cm的创面周围皮肤。对感染创口则先由外向里消毒创面周围皮肤,而后再用洗必泰、生理盐水等药液棉球蘸洗创面分泌物,最后再次消毒创口周围皮肤。

  (4)根据创口情况选用引流物:浅部创口用凡士林纱布;创口较小而又较深时,应将凡士林纱条送达创口深部,但不可堵塞住外口。创口分泌物很多时,可用胶管和负压吸引。

  (5) 敷料覆盖:创口处理完后,覆盖适当大小的无菌敷料,所覆盖敷料的大小应该以能够覆盖创口周围3 cm范围的皮肤为宜。覆盖敷料的厚度应根据创面情况决定:没有渗出的创面覆盖4~8层的纱布,或者一块美敷即可。如果创面分泌物很多,那么应该增加纱布的层数,必要时可以使用棉垫。

  (5)胶布固定:一般用胶布或绷带固定。对肢体、手指、阴茎的胶布固定应采用螺旋式固定法,以免影响其血液循环。

  6. 清点清洗用物,以及换下的敷料,按规定分别放到指定地方。

  2.外科缝合伤口的换药

  (1)外科无菌伤口缝合后的换药一般以2%碘伏和(或)75%酒精对伤口及其周围皮肤3~5 cm进行消毒,用酒精纱布覆盖伤口,外加外层敷料固定即可,2~3日换药一次,如有引流物应在24~48小时内拔除。对创伤缝合后伤口,起初分泌物及脓液较多时可以每日换药1次,甚至每日2次;待脓液、或分泌物较少时可以隔日换药1次或2~4日1次。

  (2)拆线时先用2%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及其周围皮肤,用无菌镊子提起线头,轻轻外拉在线结下剪断拉出皮肤的缝线,再拉出线结即可,再次消毒,覆盖敷料并固定。

  3.常见病变伤口的换药

  (1)缝线反应:多发生在使用丝线者,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线和金属线者极少见。有的伤口缝合2~3日后,丝线缝合针眼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轻度水肿,甚至可见到小脓疱,系组织对缝线的生物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局部可用酒精湿敷,必要时拆除缝线即可。针眼处红肿、硬结、大脓疱是缝线反应较严重的表现,拆线即可。远红外线或微波局部照射,每日l次,每次l5分钟。手指、脚趾处可以不拆线,用l:2000苯扎溴氨或1:5000高锰酸钾浸泡,每日2次,每次l5分钟。

  (2)伤口化脓:伤口明显静息痛,伤口及其周围组织明显充血、水肿,伤口处可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可部分拆线,适当扩大伤口,清除脓液,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脓腔,置入生理盐水纱布条或细引流管,包扎固定,也可给远红外线或微波局部照射。

  (3)皮下积血:伤口静息痛明显,并出现局部隆起,可行诊断性穿刺或适当扩大切口。如为活动性出血,隆起可呈进行性增大,应立即在无菌处理后拆除局部缝线,确切止血,伤口清创后可重新缝合包扎。如伤口隆起无进行性增大,可以穿刺抽除或扩大局部伤口排除陈旧性积血后加压包扎。

  (4)未缝合的感染性伤口:脓肿破溃、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及感染伤口缝线拆除的伤口均属此类。一般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肉芽组织水肿较重时局部可用3%氯化钠溶液清洗湿敷,肉芽组织脓苔较多时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要及时用蝶形胶布拉合或重新缝合伤口,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5)脓肿自溃伤口:脓肿自行破溃后,如引流不畅,脓肿易复发或经久不愈,因此,对于相对太小的脓肿自行破溃口,不利于引流时应在局部麻醉下对破溃口做适当延长,以不超过脓腔直径为宜。

  (6)浅平的开放性伤口:有的开放性伤口可因一些原因未予缝合,可有肉芽组织形成。一般来说,应根据分泌物多少,每2~5日换药一次,直至上皮细胞覆盖。分泌物较多时,可用0.5 %碘伏溶液湿敷,对感染创面有一定疗效。分泌物较少时,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以促进健康肉芽组织生长。清除坏死组织的方法通常有机械性清除和酶性清除二种。机械清除可用剪刀、刀片、刮匙等清除坏死组织。在刮除坏死失活组织时,操作应均匀,刮至创面稍有渗血,有的同时涂用酶性清除剂,如爱疗素软膏等。

  (7)健康肉芽创面:表面颜色鲜红,呈颗粒状,较致密,触之易出血,其周围有上皮生长。常规消毒后用凡士林油纱或抗生素纱布覆盖,再用外层敷料保护固定即可。对于面积直径>5 cm的创面,伤口自行愈合较困难,宜行植皮术。

  (8)水肿肉芽创面:通常由异物、死骨、瘘管、窦道等引起,表面颜色苍白,创面光滑,过度生长时高出皮肤,不疼痛,易出血。应解除引起水肿的原因,用3%~5%氯化钠溶液湿敷,用剪刀或刀片刮除高出皮肤表面的肉芽,直至疼痛、渗血,涂爱疗素软膏,覆盖外层敷料。

  (9)陈旧肉芽创面:主要因血液循环差、慢性感染或瘢痕过多引起,表面颜色暗红,创面高低不平,多有白色分泌物或白膜覆盖。应用刮匙或刀片刮除坏死组织或失活的肉芽组织,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覆盖外层敷料。

  (10)炎性肉芽创面:创面及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易出血,疼痛明显。用0.5%碘伏溶液或l: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覆盖外层敷料。

  (11)坏死肉芽创面:创面呈灰色或紫黑色,表面有较多灰黑色分泌物或黑色硬痂可有明显异味。用剪刀或刮匙去除坏死组织,有硬痂者,清除硬痂,轻刮创面,有渗血时涂爱疗素软膏,覆盖外层敷料。对创面较大,上皮不易覆盖的,应肉芽组织新鲜时植皮。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