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6年《临床操作指导》高频考点:腰椎穿刺术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28

  【操作过程】

  1.术前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

  2.患者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

  3.穿刺时协助患者固定姿势,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

  4.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

  5.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6.术者持腰椎穿刺针(套上针芯),沿腰椎间隙垂直进针,推进4~6 cm(儿童2~3 cm)深度时,如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针头已进入脊膜腔。拔出针芯,脑脊液自动流出,此时让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双下肢和头部略伸展,接上压力管,可见液面缓缓上升,到一定平面后可见液平面随呼吸而波动,此读数为脑脊液压力;如压力明显增高,针芯则不能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

  7.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改变,若病情突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抢救。

  8.需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作动力试验(亦称压颈试验)。即于测定初压后压迫患者一侧颈静脉10秒,进行观察判断:①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立即上升至原来水平2倍,解除压迫后,在20秒内迅速下降至原来水平,表明蛛网膜下腔无阻塞;②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不上升,表明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③若脑脊液压力于压颈后缓慢上升,解除压迫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表明蛛网膜下腔有不完全阻塞。

  9.接取脑脊液3~5 ml于无菌试管中送检。需作细菌培养,应将无菌试管口经过酒精火焰灭菌,接取脑脊液,然后管口及棉塞再通过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盖上棉塞。如需作鞘内注射时将药液缓慢注入。

  10.术毕套入针芯,拔出腰椎穿刺针,针孔以碘酒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术后除去枕头平卧4~6小时,以防头部低压性疼痛;颅压高者平卧12~24小时,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l~2日;1周内勿沾湿穿刺处。

  11.清理床单,清点清洗穿刺用物,放到指定位置,记录脑脊液量、颜色、性质,将采集标本立即送化验。

  【注意事项】

  1.颅压增高者,不宜作腰椎穿刺,以避免脑脊液动力学的突然改变,使颅腔与脊髓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导致脑疝形成。

  2.注意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有化脓感染,禁止穿刺,以免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

  3.穿刺针进入椎间隙后,如有阻力不可强行再进,需将针尖退至皮下,再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用力应适当,避免用力过猛,否则易损伤组织,并难体会阻力消失之感。

  4.鞘内注射药物,需放出等量脑脊液,药物要以生理盐水稀释,注射应极缓慢。

  5.定时观察呼吸,脉搏、瞳孔及血压等,穿刺过程中如出现脑疝症状(如瞳孔不等大、意识不清、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向椎管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10~12 m1),静泳注射20%甘露醇250 ml。

  6.观察患者情况及有无头痛、恶心、腰痛等反应。防止低压性头痛,主要因为穿刺针过粗或过早起床或脑脊液自穿刺孔处外漏所引起,患者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后缓解,经l~3日可消失,长者可达7~10日。如出现颅内低压综合征,病人表现坐起后头疼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此时应嘱病人继续平卧,多饮用盐水,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00~1000 ml,或加垂体后叶注射液,以促进脑脊液的分泌,症状缓解后停用。

  7.躁动不安和不能合作者,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需有专人辅助。

  8.对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出血者,应禁作压颈试验,避免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导致脑疝及出血加重。

  9.对颅内压增高明显的病人应少量缓慢放脑脊液,并严密观察有无脑疝的症状,一旦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不规则,应立即抢救。

  10.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嘱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剧烈的咳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