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导航

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专项练习题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3-23

  二、多项选择

  (3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d )?

  A实用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4)感性认识是( abc )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35)理性认识是(ABD )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认识的高级阶段

  C生动形象的认识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36)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cd )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B要有鲜明的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7)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cd )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c )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39)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bd )?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40)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abcd )

  A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B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

  C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D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

  (41)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 abcd )

  A学生读书 B农民起义 B运动员训练 D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4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bc )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43)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AB )

  A普遍性品格 B直接现实性品格 C主观能动性 D历史继承性

  (44)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 abd )

  A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B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45)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 abc )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D真理是包含谬误的

  (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bcd )?

  A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C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47)“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 ab )

  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C有用就是真理 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48)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abcd )

  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B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C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D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4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 abc )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50)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的前提是( acd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C真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 D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5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 bc )

  A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B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

  (52)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 abd )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C认识对象的差异 D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53)相对真理是指( ab )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

  (5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bc )

  A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B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人类的精神活动

  (55)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这是因为( abc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56)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说明( acd )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5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 cd )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

  (58)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 cd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5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bcd )

  A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C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D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60)“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 acd )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C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D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61)“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 cd )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6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 cd )

  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C认识要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D客观事物不能自然而然被意识正确反映

  (6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是( bc )

  A审美关系 B实践关系 C认识关系 D主从关系

  (64)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bc )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D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6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 bcd )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D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66)割裂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abcd )

  A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或“左”或“右”的错误

  (67)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 cd )

  A真理被推翻,为谬误取代 B谬误本身变成了真理

  C真理超出适用范围 D谬误是真理的先导

  (68)发现科学问题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bc )

  A掌握和通晓现行的“背景知识” B有怀疑精神和敢于探索的勇气

  C善于把握科学发展出现的“新势头”抓住机遇 D听从感觉的召唤

  (69)科学研究要经过( abcd )

  A孕育阶段 B准备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70)属于认识客体的有( acde )

  A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B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C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D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E作家创造的文学作品

  (71)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做“异端邪说”,毁掉哥白尼的书,烧死布鲁诺,囚禁伽里略,但这并不能改变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说明(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发挥作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包含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E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7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 bc )

  A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为“主观真理”

  B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为“客观真理” C具有绝对性,因而称为“绝对真理”

  D具有相对性,因而称为“相对真理”E具有终极性,因而称为“终极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2) 旧唯物论反映论:旧唯物论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出发,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它不了解认识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旧唯物论反映论的特点是把认识看作是消极的被动的过程。

  (3) 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先于客观事物、先于社会实践、先于感性经验的东西,是先天固有的,主观自生的。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4)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者至少是不可彻底认识的。因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在感觉之外什么也不知道。它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因而是错误的。

  (5)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者,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认识的客体是指被认识者,即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事物。

  (6) 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是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形式有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7)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认识。感性认识的形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8)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9) 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认识论上非逻辑化、非规范化的因素,如意志、情感、欲望、动机、直觉、灵感、顿悟等等。

  (10) 人类认识的总规律:人类认识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11)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哲学范畴,真理是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12) 真理的两重性:真理的两重性是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能力按其本性和任务看具有至上性,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片段的正确反映,因此是具体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一定的方面、层次、程度的正确反映,因此是具体的,相对的。

  (13) 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14) 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本质是客观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

  (15) 价值原则:价值原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行动中追求价值、注重效益的原则。

  (16) 真理原则:真理原则是指人们在认识和行动中追求真理服从真理和坚持真理的原则。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