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试题备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02

  【辛弃疾】

  1、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1)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以词抒发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尽显抒情主人公的英雄本色;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性,有豪气英风。但英雄词往往蕴含着壮志难酬的悲愤。

  (2)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清新朴素,恬淡风味,清新纡徐,真淳朴素。

  (3)咏春词和艳情词:咏春词,写的疏朗明爽,清丽中见俊俏,带有婉约风韵。它的“妩媚”是一种富刚于柔或振柔为刚的秀美,是以雄健清劲和悲慨深沉的情思为底韵的婉媚;艳情词,写得缠绵剧恻而婉媚纤丽,显得率真质朴而情致凄切,并非只是婉媚而已。

  2、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一)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以文为词带来词体大解放、词境的开拓,其词具有英雄豪气,意境雄奇阔大,以英雄豪杰的气势豪情来作词,多悲壮语、英雄失志的悲慨,写农村景致的词作,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

  (二)“稼轩体”的风格特色:辛弃疾作词多以豪放格调出之,又不失温婉的本色,但他的词的基调仍是悲放的。他的词既抒发了独具的英雄豪杰之气,又保持了词曲折婉丽之美。

  辛弃疾以其英雄豪杰的性情和胆气,突破了词的传统体制和写作方法而另辟新境;可是就其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的特色,也是在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过人成就。

  (三)辛词的语言艺术:议论纵横,善于使事用典;以散文句法入词,广泛化用前人文学语言入词;语句精练警策,雄放雅丽;注意吸收民间语言入词,有口语化、通俗化的特点。

  张元幹《芦川词》:长于抒写悲愤之感,以悲歌慷慨为基调;用词为武器,直接参加反对投降坚持抗战的现实政治斗争。

  张孝祥《于湖词》:兴酣落笔发为慷慨壮烈之音,气概有更甚于稼轩词者。长于借景抒情,除忧愤深长的作品外,多以清隽为宗的即景抒情之作,善于用自然美景衬托清旷胸襟,洒脱处极似苏轼。出入苏辛之间,既反映出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又表现冰清玉洁的品格。

  陈亮《龙川词》:豪放雄奇,昂扬激荡;开政论入词的创举。

  刘过《龙洲词》:步追辛词,多慷慨悲壮语;气势贯注,流畅自然,但横放处往往不可收拾,流于平直和率意,启叫嚣粗豪之风。

  【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陆游,号放翁,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尤袤、陆游之一),《剑南诗稿》9200多首,是中国古代作家最多产的诗人。

  早期喜藻绘而清新拔俗,有江西诗派的痕迹,偏重技巧,后转向清新平淡;中期入蜀漫游和军旅生活,豪放悲壮,陆游诗歌成熟时期;后期居山阴农村,风格趋于闲适淡泊、清淡秀逸,爱国思想仍占主导。

  陆游的爱国精神贯穿整个诗中,对国家命运无限关怀,呼吁抗金救国,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为国牺牲的精神;谴责投降派的罪行;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情沦陷区的人民,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和决心。

  1、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1)诗作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死不渝。

  (2)诗歌诸体皆备、艺术风格多样。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最显著的特征是善为悲壮,抒发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愿望;七绝善于咀嚼出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写得清淡细腻、简练自然,而且明白如话。多为咏物、写景、抒怀。

  (3)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

  (4)语言明白流畅,精练自然。

  2、陆游词和散文

  陆游散文的特色:(1)记叙文成就比较突出,有些写得平静坦适,透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2)笔记文(小品文)内容丰富,趣味盎然;(3)时政和谈诗笔记文用新鲜活泼的笔调,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认识;(4)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

  陆游词的两种风格:(1)激昂慷慨;(2)清淡秀逸。

  3、“诚斋体”及其“活法”诗: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诚斋体诗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他以自然意象为主作诗,恢复诗人感官的天真自然状态,活泼泼地写出别具一格的活法诗,由吕本中提出,要求作诗不破坏规矩,又能变化不油,达到艺术规律和创作自由的统一,给人以圆转自然的印象。杨万里的诗除具备新奇、灵活、风趣和流转圆美外,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

  范成大: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轻巧而富于变化,大率以清新婉丽、温润精雅为主要特色。《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展示了农村四时各个方面,具体描绘了四时农村劳动,类似于乡村风俗图录,具有新鲜的感观,关注稼穑之艰辛,反映民生疾苦,使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扩大了诗的境地,赋予以平淡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的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朱熹:在诗歌内容和审美意境方面,追求冲淡平和的中和之美;能够顾及诗的感情,即把兴作为诗的表现方法看待。 文论方面主张文道一体

  4、南宋散文

  (1)南宋散文中议论文成就最好,文气贯注,文字最为明快,富于鼓动性和逻辑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事功的功利派,以陈亮和叶适为主,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风格雄赡豪迈接近苏轼;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的道学派,师法欧曾的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至南宋末,散文多寄寓不甘亡国的壮烈意气和黍离悲感,显得恳切、沉郁与悲壮。

  (2)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的,当是笔记文的大量出现,如随笔、游记、诗自豪感、日记、杂录等,多为篇幅短小之文,即后来所称的小品文。小品文的各种体裁,至南宋均已齐备,多以笔记杂文的形式出现,能不拘格套,自由挥洒,文笔平易简洁,文风自然流畅。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