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备考资料:中学古诗词详解(君子于役)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01
中君子于役
年代:先秦
出自:《诗经》
内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这首诗选自《诗经•王风》。《王风》是在东周王朝的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所采集的民歌。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于]往。
[役]苦役。
[其]指代劳役。
[曷(hé)]何时。
[至]归家。
[埘(shí)]鸡舍。
[日]指白天。
[夕]傍晚。
[下来]指从山上放牧回来。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不日不月]没有确定的日期。
[佸]相会。
[苟]或许。
【导读】
这首诗写的是妻子怀念服役远行的丈夫,反映了春秋时代频繁的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全诗可分为两章。第一章的前两句直说丈夫前往服役,又不知服役的期限有多长。可见当时劳役的沉重,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压迫之深重。第三句针对“不知其期”提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包含着主人公(妻子)的无尽思念和痛苦之情。以下三句写乡村晚景:鸡进窝,日落山,牛羊回家。这里运用一睹物思人的写法――鸡、太阳、牛羊都回家,丈夫也该回家了!
第二章的意思与第一章相同。但有两个地方作了重要改动:一是第三句改成“曷其有佸”,妻子期盼与丈夫相会,合情合理,却办不到,这难道不令她痛苦吗?二是改为“苟无饥渴”,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牵挂:或许没有受饥受渴吧?这种担心,更是将妻子对丈夫的怀念,无可奈何的内心痛苦作了更深入的表达。
反复咏唱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全诗两章句式、字数、意思大体相同,只是在少数地方有所改动。反复咏唱使主人公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少数地方的改动却又进一步地强调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无可排解的思念和忧伤。
【今译】
夫君去服役,遥遥无定期,回家在何时?
鸡进窝,日下落,牛羊走下坡。
夫君去服役,心中怎不思!
夫君去服役,何日何月归,怎能再相会?
鸡栖木桩,日已下落,羊牛下山坡。
夫君去服役,愿他无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