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2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洛克的代表作【C】中反映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

  A.《人类理智论》

  B.《论信仰自由书》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纲要》

  【答案解析】:《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它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性、有才干的绅士或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2.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

  A.示范性

  B.连续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答案解析】: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地加以解决的能力。它是教师个体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创造性结合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3.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解析】:教育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为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应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教材教法及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科学知识。

  4.下列哪项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A】

  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

  【答案解析】:教育学首先从哲学体系中分解出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研究的概念、范畴、体系和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间包括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评价中的宏观范围?【D】

  A.教育目标

  B.教育结构

  C.教育管理体制

  D.办学条件教师资格证考试

  【答案解析】:依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教育的宏观评价是以教育政策及教育事业的总体状况为评价对象,它涉及大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体制、教育性质、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目标、教育行政管理及教育的内容)。而微观评价是指对某一学校或某些学校内教育工作的运行状况的评价,如办学条件等。

  6.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

  A.“四书”“五经”

  B.“六艺”

  C.“七艺”

  D.“八股文”

  【答案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考试,教育内容和考试依据为“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7.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反映的是【D】的德育原则。

  A.知行统一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C.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统一

  D.集体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

  【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8.在封建社会,主要采用【A】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育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在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一直采用个别教育的方式,办学规模小、入学人数少、学校制度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体系。当然,在我国封建社会,一些官学、书院以及欧洲教会学校,宫廷学校中也出现了群体教学的方式,但没有形成制度,而且组织不严密,没有形成系统,只能视为集体教学的初级形式或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9.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创设”、“熏陶”、“感染”,并依据情感陶冶教育法概念可得。

  10.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是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中的【D】。

  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答案解析】:所谓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11.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C】。

  A.学校精神

  B.学校制度?

  C.学校文化

  D.学校传统

  【答案解析】: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学校的教学、管理、组织和生活的运营而表现出来。由学校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12.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D】

  A.复式教育

  B.分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道尔顿制

  【答案解析】:“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13.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C】。

  A.教育

  B.德育

  C.教学

  D.智育

  【答案解析】:教学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也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14.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不包括【C】。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课外辅导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答案解析】:由教学基本程序部分可知,备课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等。

  15.哪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B】

  A.布置课外作业

  B.组织教学

  C.检查复习

  D.讲授新教材

  【答案解析】:一般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而组织教学通常在上课开始时,需要有组织教学的工作,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创设一种有利的课堂情境或气氛。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