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护士资格证《专业实务》试题及答案第九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02
中25.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A. 阑尾损伤
B. 阑尾畸形
C. 阑尾肿瘤
D. 阑尾腔梗阻
E. 胃肠功能紊乱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阑尾腔梗阻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病因,引起阑尾腔梗阻的最常见原因是淋巴滤泡增生。
26.患者,男,58岁,因肝癌晚期入院。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躁动,为保证患者安全,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
A. 用牙垫放于上下臼齿之间
B. 加床档,用约束带保护患者
C. 室内光线宜暗
D. 护理动作要轻
E. 减少外界的刺激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该病人为肝癌晚期患者,现烦躁不安、躁动,为保证安全,应加床档,用约束带保护患者。加床档主要防止病人坠床,约束带主要用于躁动或精神科病人。
27 .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常出现的危急情况是
A. 头痛、呕吐
B. 贫血、出血
C. 呼吸困难
D. 少尿、高血钾
E. 高血压或低血压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高钾血症是慢性肾衰的危险隋况。
28.某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卧床4个月余,每天需做下肢被动活动和按摩,其目的是
A. 促进末梢循环,减少回心血量
B. 防止肢体肌肉萎缩
C.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 防止足部发生压疮
E. 使病人舒适,促进睡眠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机体不动的时间愈长,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愈高。按摩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29.女,29岁,妊高征应用硫酸镁治疗,出现膝反射消失,呼吸浅而慢,每分钟10次,此患者除立即停药外应给予的药物是
A. 5%葡萄糖静脉滴注
B. 肌注山莨菪碱
C. 静注50%葡萄糖
D. 静注10%葡萄糖酸钙
E. 静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妊高征的治疗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解痉的首选药物为硫酸镁。在使用硫酸镁前或过程中,应注意定时检查膝反射是否减弱或消失,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或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硫酸镁治疗一旦出现中毒反应,立即静脉注射10% 葡萄糖酸钙10ml。
30.热痉挛发生时,痉挛肌肉最常见的是
A. 腹肌
B. 肠道平滑肌
C. 膈肌
D. 腓肠肌
E. 面肌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热痉31.患者,男性,61岁,慢性咳嗽、咳痰10年,近两年来劳动时出现气短,近日感冒后病情加重,咳脓痰且不易咳出,查体:体温36.5℃,神志清,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低,以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人院治疗,病人应给予的氧疗方式为
A. 间歇给氧
B. 酒精湿化给氧
C. 低浓度持续给氧
D. 高压给氧
E. 高浓度持续给氧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根据病史及查体情况,该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其氧疗的原则是持续低流量吸氧。
32.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
A. 关节痛
B. 肌肉痛
C. 软组织痛
D. 神经痛
E. 关节致残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风湿性疾病最早、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
33.女,25岁,产后第3天,出现寒战、高热、腰痛,尿白细胞30个/HP,尿蛋白(+),并尿痛、肾区叩击痛,耻骨上压痛(+),血象白细胞18×109/L。首先应考虑产后并发
A. 产褥热
B. 败血症
C. 上呼吸道感染
D. 急性肾盂肾炎
E. 急性膀胱炎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患者最大可能是急性肾盂肾炎。
34.小儿肠套叠粪便特点是
A. 鲜血便
B. 脓血便
C. 黏液脓血便
D. 血粪混合便
E. 果酱样黏液血便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小儿肠套叠的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其中便血为肠套叠最重要症状之一。发病后4~12小时就可出现紫红色或
果酱样便,并有黏液。
35. 患者,男性,15岁,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3年,考虑其呼吸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 支气管异物
B. 大支气管肿瘤
C. 大片肺组织实变
D. 大量胸腔积液
E. 小支气管痉挛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广泛哮鸣音为特点。由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所致,多见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36.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B. 窦性心动过缓
C. 室性心动过速
D. 室上性心动过速
E. 房室传导阻滞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洋地黄中毒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但以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最为多见。
37.患儿,6个月。冬季出生,人工喂养,睡眠不安、多汗。近日户外活动增多,突然出现惊厥,约10余秒,抽搐停止后,精神、食欲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 癫痫
B. 低血糖
C. 高热惊厥
D. 营养不良
E. 手足搐搦症
[正确答案]E
试题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又称佝偻病性手足抽搐症或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最高,春季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