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妇产科护理学主管护师考试辅导: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28
中第三节 骨盆
骨盆的组成、分界
组成:骶骨、尾骨、髋骨(髂骨、耻骨、坐骨)
分界 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即髂耻线)为界,分界线以上部分为假骨盆;分界线以下为真骨盆。测量假骨盆的某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大小的参考。真骨盆的标记有:①骶骨岬;②坐骨棘;③耻骨弓。
骨盆测量:三个平面五条径线
1.入口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面为骶岬上缘。是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呈横椭圆形。
(1)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
(2)入口横径:两侧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此径线为入口平面最长的径线。
(3)入口斜径: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75cm。
2.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此平面具有产科临床重要性。
(1)中骨盆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3.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两个三角区组成。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共同的底,前三角平面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弓;后三角平面的顶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
(1)出口前后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是出口的重要径线。
(3)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4)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线之和>15cm时,一般大小的胎头可利用后三角经阴道娩出。
第四节 血管、淋巴及神经
1.血管 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卵巢动脉、子宫动脉、阴道动脉及阴部内动脉。
2.淋巴 女性生殖器官具有丰富的淋巴管及淋巴结,均伴随相应的血管而行。女性生殖器官淋巴主要分为外生殖器淋巴与内生殖器淋巴两大组。当内、外生殖器发生感染或肿瘤时,往往沿各部回流的淋巴管传播,导致相应淋巴结的肿大。
3.神经 支配外阴部的神经主要为阴部神经,系躯体神经。内生殖器官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子宫平滑肌有自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收缩,还能完成分娩活动。临床上可见下半身瘫痪的产妇仍能顺利自然分娩。
第五节 骨盆底
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
(一)外层
1.会阴浅筋膜
2.球海绵体肌
3.坐骨海绵体肌
4.会阴浅横肌
5.肛门外括约肌
(二)中层(泌尿生殖膈)
1.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
2.会阴深横肌
3.尿道括约肌
(三)内层(盆膈)
1.肛提肌:加强盆底的托力
2.筋膜
会阴的特点
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会阴体厚约3~4cm,由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状,表面为皮肤及皮下脂肪,内层为会阴中心腱。妊娠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要保护此区,以免造成会阴裂伤。
第六节 女性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
2.幼年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幼年期。
3.青春期:从月经初潮开始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女性特征开始出现,乳房开始发育。
4.性成熟期:卵巢功能成熟并有性激素分泌及周期性排卵的时期。
5.围绝经期: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
6.老年期: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老化,生殖器官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