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基础护理学章节辅导:生命体征评估第一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6-14
中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考纲要求】
1.体温的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2.体温过高、过低的概念、分级
3.体温过高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4.常见热型及意义
5.异常体温的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 体温(bodytemperature)
又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一)产热与散热
1.产热过程
(1)化学方式产热
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2)运动产热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92护理硕士《护理学基础》考点精讲
(3)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
(4)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2.散热过程
(1)物理方式散热: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2)散热器官:
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 70%
呼吸:29%
排泄(尿、粪):1%
(二)体温的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PO/AO)
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的关键部位
2.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
? 热感受器
? 冷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 热敏神经元
? 冷敏神经元
(三)体温的生理变化
1.体温正常值
成人正常体温
2.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
周期性波动,清晨 2~6时最低,午后 1~6时最高
(2)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93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3)性别
女性稍高于男性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动,即排卵后体温升高
(4)肌肉活动
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
(5)药物
(6)其它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hyperthermia,发热)
1.定义
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
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2.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1)体温上升期
-特点:产热 >散热
-表现: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
-方式
骤升: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
渐升:逐渐上升,在数天内升至高峰,见于伤寒等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
-表现: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
94护理硕士《护理学基础》考点精讲
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3)体温下降期
-特点:散热 >产热
-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方式
骤退:数小时内降至正常
体温骤退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
渐退:数天内降至正常
4.常见热型
(1)稽留热(constantfever)
定义:体温持续在 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 1℃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2)弛张热 (remittentfever)
定义:体温在 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 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3)间歇热 (intermittentfever)
定义:体温骤然升高至 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 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
(4)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
定义:发热无一定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
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
5.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温
方法:物理降温,包括局部全身和药物降温。降温后 30分钟测体温
(2)加强病情观察
(3)生命体征;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治疗效果;出入量、体重
(3)补充营养和水份
流质或半流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多饮水,每日 3000ml
(4)促进患者舒适休息
a.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低热者适当休息
b.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c.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防止压疮等
95d.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
(5)心理护理
(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
1.定义: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体温低于 35℃称为体温不升
2.原因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3.临床分度
轻度:32~35℃(89.6~95.0°F)
中度:30~32℃(86.0~89.6°F)
重度:<30℃(86.0°F)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73.4~77.0°F)
4.临床表现
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
5.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
环境温度 22~24℃
保暖措施 提高机体体温
加强监测 生命体征
病因治疗
积极宣教
三、体温的测量
(一)操作方法
(二)体温测量的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应点清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 35℃以下
2.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
3.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
4.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测量
5.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
6.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
7.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 30分钟后再测量
8.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 4次,连续测量 3天,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 2次
9.手术患者,术前 1天 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 4次,连续测量 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 2次
【常见考点及经典例题】
考点 1:体温的生理变化
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 ( )
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较低
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等周期性变化有关
D.女性经前期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影响使体温升高
考点 2:体温异常的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划分低热范围是( )
A.36.0℃以下
B.36.8~37.3℃
C.37.3~38.0℃
D.38.0~38.5℃
考点 3:体温异常的临床表现及热型
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 B的常见热型为( )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考点 4:体温异常的护理
1.对高热患者的观察,错误的一项是( )
A.每日测体温 4次
B.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C.面色有无改变
D.脉搏、呼吸、血压的改变 E.物理降温后的效果
2.某病人高烧采取降温措施,1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 35.5℃,脉细速,四肢发凉,此时最重要的
处理措施是( )
A.给予高热量饮食,补充热量
B.更换衣服、被单,擦干汗渍,防受凉
C.热水拭浴、揩干汗液,以达舒适
D.调节室温,避免噪音,让其卧床休息
E.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补充水分和保温
考点 5:体温的测量
1.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 )
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
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
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
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
【真题回顾】
1.患者王某,入院 6天,体温在 39°C,24小时内温差达 2°C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其热型是 ( )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2.王某,男,肺炎患者,口温 39.5℃,脉率 120次/分,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伴有尿量减少,该患者目前处于( )
A.体温上升期
B.高热持续期
C.恢复期
D.退热期
E.恶化期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 | 机考系统 |
---|---|
【备考专题】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实践能力》试题库专题 | |
【备考专题】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专业实务》试题库专题 |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章节试题在线做 | 马上做题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培训班重点、难点打包下载 | 马上做题 |
2020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下载 | 马上做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