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

导航

2019年护士资格证重点辅导:精神障碍症状学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02

  精神障碍症状学

  精神症状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志的控制;

  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病人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3.内感性不适 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

  2.幻觉

  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幻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和内脏性幻觉。

  特点:无中生有

  (1)幻听:最常见

  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

  言语性幻听:最具有诊断意义。

  内容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病人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心里想的事,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称为思维化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较幻听少见。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

  (3)幻嗅: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

  (4)幻味: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

  (5)幻触: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6)内脏幻觉: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心脏穿孔、腹腔内有虫爬行等。

  3.感知综合障碍

  病人对客观事物整体的感知是正确的,但对这一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状、大小、位置、距离及颜色等的感知与实际情况不符。

  总体正确,个别有误

  (三)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 福--妇--服--富

  (1)联想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说话滔滔不绝,思维跳跃,概念一个接一个地不断涌现,说话的主题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也可有音韵联想(音联),或字意联想(意联)。

  多见于躁狂症。

  2)思维迟缓:

  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但思维内容并不荒谬,能够正确反映现实。病人自觉“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症。

  慢

  3)思维贫乏:

  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脑子空洞无物。

  沉默少语,答话时内容大致切题,但单调空洞或词穷句短,常泰然回答“不知道”、“什么也没想”。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少

  4)思维散漫:

  思维松弛,是指病人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思维活动缺乏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都散漫无序,不能把联想集中于他所要解释的问题上。表现为说话东拉西扯,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流困难。

  东想西想

  5)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病人的言语或书写内容的句子之间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

  支离破碎

  走在路上

  什么

  一双幸福的耳朵

  我是紧贴着她的飞船

  6)病理性赘述:

  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但最终可以表达其意。

  见于癫痫、脑器质性及老年性精神障碍。

  绕来绕去,词不达意

  (2)思维逻辑障碍

  1)象征性思维: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或行动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

  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以表示自己为“表里合一、心地坦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语词新作: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病人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不经病人本人解释,别人难以弄清其含义。

  3)逻辑倒错性思维:

  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

  如一病人说“因为电脑感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3)异己体验:

  思维的归属性不属于自己,也不受自己控制,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1)思维中断: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谈话中思路突然中断,思维变成空白,停顿片刻再开口时已经换成另一个全新的主题。

  2)强制性思维:

  又称思维云集

  病人头脑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属于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不受病人意愿的支配,强制性地在大脑中涌现,好像在神奇的外力作用下别人思想在自己脑中运行。

  2.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特征:

  ①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

  ②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称;

  ③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④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原发性妄想

  突然发生,与病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和所处环境毫无关系,一旦出现即绝对确信。

  妄想按照结构划分,可分为系统性妄想和非系统性妄想。

  系统性妄想

  是指多个妄想内容之间或者一个妄想的多种表现之间相互联系、结构严密、逻辑性较强,反之则称为非系统性妄想。

  (1)被害妄想:

  最常见的妄想。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周围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病人进行打击、陷害、谋害、破坏等不利的活动。

  (2)关系妄想:

  病人认为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与他有关。

  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

  (3)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

  病人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如电波、超声波,或某种先进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

  如病人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夸大妄想:

  指自我夸耀和自视过高的妄想。

  (5)罪恶妄想:

  又称自罪妄想。病人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厉的惩罚。

  (6)疑病妄想:

  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

  (7)钟情妄想:

  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

  (8)嫉妒妄想:

  病人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9)思维被揭露感或被洞悉感:

  病人觉得自己的思想还未表达就已被人知道,尽管病人说不清自己的思想是如何被探知的。

  (四)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 即主动注意的增强。

  在某种精神病态情况下,患者特别容易注意某些事物。

  被害妄想的患者,对环境保持高度的警惕,过分地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认为是针对他的;

  嫉妒妄想的患者时刻关注配偶的活动与行踪;

  疑病观念的患者高度关注身体的各种细微变化。

  见于焦虑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2.注意减退

  指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稳定性下降。患者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记忆力,出现记忆减退。

  3.注意涣散

  指主动注意的不易集中,是注意的稳定性降低所致。

  4.注意转移(随境转移)

  主动注意不能持久,注意稳定性降低,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注意随境转移,不能持久

  5.注意狭窄

  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

  (五)记忆障碍

  记忆:是指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的重现。

  包括识记、保存、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指对事物的反复感知在大脑内留下痕迹的过程。

  保持是指避免识记留下的痕迹消失,识记的内容在头脑中巩固的过程。

  再认是指把现实刺激与以往的痕迹联系的过程。

  回忆是指脑中痕迹重新再现的过程。

  临床上常见的记忆障碍如下:

  1.记忆增强 病态的记忆增强,对病前不能够且不重要的事都能回忆起来。见于躁狂发作、轻躁狂或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

  2.记忆减退 轻者表现近记忆的减弱,严重时远记忆也减退。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神经衰弱及痴呆患者。

  3.遗忘

  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一段时间的全部经历的丧失称完全性遗忘,仅仅是对部分经历或事件不能回忆称部分遗忘。

  按遗忘发生的时间阶段将遗忘主要分为:

  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又称选择性或阶段性遗忘。

  4.错构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多见于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和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5.虚构

  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

  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合并存在时称为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多见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和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等。

  (六)智能障碍

  智能,又称智力,一般是指接受知识、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力等。

  判断智能可以通过了解智能的内容和智力测验得出智商,对智能进行评价。

  临床上将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类。

  1.精神发育迟滞

  是指先天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如遗传、感染、中毒、头外伤、内分泌异常或缺氧等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定的阶段。随年龄增长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

  2.痴呆

  后天获得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没有意识障碍。其发生具有脑器质性病变基础。

  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如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和本能意向活动亢进等。

  分类

  根据大脑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及性质不同,可分为全面性痴呆和部分性痴呆。

  假性痴呆

  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器质性损害,经治疗后智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1)心因性假性痴呆:

  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如一位20岁的患者,当问到她一只手有几个手指时,答“4个”,对简单的计算如2+3=6以近似回答。行为方面也有错误,如将钥匙倒着开门,但对某些复杂问题反而能正确解决,如能下象棋、打牌,一般生活问题都能解决。

  (2)童样痴呆:

  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即成人患者表现为类似一般儿童稚气的样子,学着幼童讲话的声调,自称自己才3岁,逢人就称阿姨、叔叔。

  (3)抑郁性痴呆:

  指严重的抑郁患者在精神运动性抑制的情况下,出现认知能力的降低,表现为痴呆早期的症状,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判断能力的下降、缺乏主动性。

  (七)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是指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三方面的认识。

  2.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是指患者对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情况的认识和意识。

  定向力障碍

  是指对周围环境或自身状况认识能力的丧失或部分丧失

  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伴有意识障碍时。

  (八)情感障碍

  1.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与环境不相符的自我感觉良好,过分地兴高采烈、喜笑颜开,眉飞色舞。常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

  病人经常面带微笑,似乎十分满意和幸福愉快,但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表情单调刻板,难以引起周围人的共鸣,给人以痴笑的感觉。

  3.情感低落

  与情感高涨恰恰相反,病人情绪低沉,整日忧心忡忡以致生趣索然,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企图。情感低落经常伴有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4.焦虑

  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情况下,病人表现为顾虑重重、紧张恐惧

  5.情感淡漠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即使一般能引起的极大悲伤或高度愉快的事件,如生离死别、久别重逢等也泰然处之,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冷淡呆板

  6.情感爆发

  这是一种在精神因素作用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障碍。哭笑无常、叫喊吵骂、打人毁物等,有时捶胸顿足、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有时则又满地打滚

  (九)意志障碍

  1.意志增强

  在病态情感或妄想的支配下,病人可以持续坚持某些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顽固性。

  2.意志减退

  病人表现缺乏积极主动性及进取心,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对今后没有打算,工作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不能工作,整日呆坐或卧床不起,严重时日常生活都懒于料理。

  3.意志缺乏

  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常伴有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

  多见于衰退期精神分裂症及痴呆。

  4.木僵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的抑制或减少。

  保持一种固定姿势,不语、不动、不食、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刺激缺乏反应,如不予治疗,可维持很长时间。

  5.蜡样屈曲

  在木僵的基础上出现。

  病人的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似蜡塑一样维持不动。如将病人头部抬高似枕着枕头的姿势,病人的头部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不落下,称之为“空气枕头”。

  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十)自知力缺乏

  自知力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特有的表现。

  精神病病人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失,他们不认为有病,更不承认有精神病,因而拒绝治疗。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