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鉴赏诗歌的语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5
中[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春情
秦 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1)简要赏析“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两句中“极目”“天涯”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是如何使用虚写手法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极目”写尽目远望,表现了词人对女子思念之切、爱之真挚;“天涯”写百尺楼远在天边,隐含词人不能见到女子的惆怅与失望之情。
(2)①“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词人想象昔日与女子在楼中相聚,女子玩弄双陆的情景。②“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拟”,是“打算”的意思,词人想请东风洗去自己的愁绪和思念,然而愁绪未去,反而更浓了。词人将“东风”和愁绪都化作切实可感之物,以虚写实,表达了对女子强烈的思念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三岔驿
杨 慎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1)请简要分析“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的语言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诗中“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对比。两句诗用“朝”与“暮”、“来”与“去”等相对比,描写了诗人当年看到的某些官员极盛时的洋洋自得之态和衰落时的落寞清冷、颓唐丧气之境。②叠词。用“扬扬”“寂寂”表现某些官员宦海沉浮的状态,生动形象。
(2)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古往今来,无数追名逐利之徒,升沉出没,荣辱变化,往往一梦醒来,黄粱未熟。②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宦海沉浮、遭遇坎坷的辛酸自白,更是诗人推己及人、对古今文人官场沉浮的概括。③表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表明了名利不过是一时之荣,繁华只是瞬间,只有时空才是永恒的哲理。④表现了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哭陆秀夫①
方 凤
祚微方拥幼,势极尚扶颠。
鳌背舟中国,龙胡水底天。
巩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②。
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
[注] ①南宋恭帝降元后,陆秀夫等先后立赵②周的末代君主死后,周分为西周、东周,但势力衰落,七雄并争,封于巩的东周在三十多年后为秦所灭;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废刘协称帝,汉亡,而刘备建元章武,史称“蜀汉”,四十三年后,蜀汉灭亡。
(1)这首诗首联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首联的诗眼是“方”“尚”。“方”,是“刚刚”的意思。因为南宋恭帝降元,南宋倾覆,此时陆秀夫在危难中拥立幼主,以延宋祚。“方”字,一方面表现诗人对陆秀夫此种做法的赞誉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无力回天的悲凉。②“尚”,是“还、仍然”的意思。在国家局势这般险峻的时候,陆秀夫还拥立幼主,坚持抗元,表现了陆秀夫的浩然正气。
(2)①亡国的哀伤之情。就像周室、蜀汉灭亡一样,从此宋室沦陷、不复存在。②对陆秀夫的赞美之情。国家破亡了,但独有这一片皎洁的丹心伴随着高悬于海上的红日,将永远照耀着千秋万代。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 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考查鉴赏炼字的能力。答题时,既要把握“怯”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又要注意联系注释中提供的写作背景。(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从“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可以看出,海棠具有孤高自赏、独具风格的特点。从海棠的身上,正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
答案 (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诗人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过融上人兰若[注]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诗的前两句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细节描写。从诗的前两句不难发现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挂僧衣”和“溪鸟飞”两处,答题时,一要分析细节描写的含义,二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炼句。末句的“钟声连翠微”是写景,作者巧妙运用“钟声”这种“动”来衬静;“翠微”又从色彩的角度来传达出作者对美的感受。
答案 (1)①“挂僧衣”的细节,一是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二是巧妙暗示了友人不在禅室里;“溪鸟飞”的细节,只听见溪水潺潺,溪上的各种鸟儿飞来飞去。②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反衬出山寺的环境的清静。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②以动衬静。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③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
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范词意在通过写景表达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李词写春到天暖,表达出欣喜之情。(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风格。从两首词来看,都在抒发思乡之情,但范词中“黯乡魂”二句,直接托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而李词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火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醉未解。而醉醒时思乡的凄苦,尽于言外,可见其抒情委婉含蓄。
答案 (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天遥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了词人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委婉含蓄。(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