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南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强化训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1-13
中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限时提升练]
[限时45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
C.其重之也如此
D.乐其林泉之胜
解析 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他的,指黄庭坚的;C项,代词,代苏轼;D项,指示代词,那。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甫而不为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都是表句中语气停顿的语气词。
答案 D
【参考译文】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人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写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他的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山谷道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④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D项与例句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比”。
答案 D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实行;那些他们厌恶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们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谒者入曰:“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埏(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开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②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③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④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句末表判断语气;②句中停顿,不译;③连词,表修饰关系;④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 B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
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解析 A项,前“则”表转折,但是;后“则”表假设,那么。
答案 A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D.王好战,请以战喻
解析 D项,介词,用;A项,语气助词,表范围,可不译;B项,动词,认为;C项,顺承连词,而。
答案 D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
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C.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解析 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三项都为助词,的。
答案 A
【参考译文】
孟尝君田文准备向西前往秦国,门客们劝谏了上百遍,但是他都一概不听。说:“用人间的事来劝谏我,我已经都懂了;如果用鬼神的事来劝谏我,不妨试试。”拜谒的人进谏说:“有人专门为讨论鬼的事求您接见。”孟尝君说:“请他进来吧。”客人对孟尝君说:“这次臣来齐国,当我经过淄水时,看见一个泥偶和一个木偶在那儿谈话,木偶对泥偶说:‘你是西岸的土做的,用土把你捏成一个人,八月季节,遇到天下大雨,淄水一上涨,你可就被冲坏了。’泥偶说:‘我就是毁了也不过恢复我的原样。(可是)你是东岸的桃木,把你刻成木偶,遇到天下大雨,淄水一上涨,水就会把你冲走,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国君)有虎狼般的野心,(我)害怕贤公有木偶人一样的忧患。”因此孟尝君有些后怕,无语以对,最终不敢西去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