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企业预算的起点
来源 :指尖上的会计 2019-08-27
中一、创业企业的预算起点:资金
对于多数创业型企业而言,资金一直都是困扰。如何在资金告罄之前把产品做出来,把市场打开,这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此时编制预算,奢谈销售、生产是不明智的,重中之重是要合理安排资金,确保研发能进行下去,员工工资能发得下来,让企业撑下去。
对于已经做出了产品、尚未打开市场的创业型企业而言,砸钱做市场推广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市场路径,滴滴快递、共享单车争夺客户、跑马圈地就是典型案例。市场推广究竟砸多少钱是个头,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预期的市场占有率是否达到;第二,企业能融到多少资金。
资金,是创业型企业的痛点。编制预算时,基于这个痛点展开,说白了,就是能找到多少钱就办多少事。
二、蓝海企业的预算起点:生产
以生产为起点编制预算,本质是以产定销,优点很明显:让产能最大化,可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原材料采购可以规模化,提升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这种模式的不足也很明显,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化,产品积压与原材料积压的风险会比较高。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我不推荐以生产为起点编制预算。如果产品特别牛,或者企业处于蓝海市场,产品不愁销路的话,预算不妨以生产为起点编制。
三、国有能源企业的预算起点:利润
我国有一类非常特殊的企业——国有控股的能源垄断型企业,这类企业基本没有市场竞争压力,产品也不愁销路,产品定价由发改委指导。如果销售没有变化(也几乎不会有大幅变化),这类企业的营业收入基本是恒定的,它们的预算编制重心就是成本费用预算。
成本费用具有刚性,压缩的可能不大,增长的诱惑很多。这样一来,利润空间就是被步步蚕食。企业总是要追逐利润的,至少不能亏损,皇帝女儿不愁嫁,这就先确认利润的大小。等到利润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倒推收入,倒推定价了。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国有控股的能源企业预算起点是利润。这一预算模式的本质是成本加成定价,弊端显而易见,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挖潜,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
四、衰退期企业的预算起点:回款
如果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又没有转型的计划,必然会坐吃山空。此时应该没有人会关心销售、生产与利润,这类企业大概也不可能从外部融到资金,维系企业运转只能依靠资产变现,首先自然是应收款项变现,然后是变卖资产变现。
如果处于衰退期的企业要编制预算,起点自然就是回款,而且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回款。企业的运营、清理、激励都需要依靠这些回款,等到企业的资产变现完毕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企业要关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