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师

导航

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第九章笔记串讲: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来源 :考试网 2017-01-16

  第六节 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

  分为两种,一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另一种按产品种类反映。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例9—5】某公司按成本项目编制的产品生产成本表如表9—26所示。

  表9—26产品生产成本表(按成本项目反映)

  ××公司20×8年12月单位:元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例9—6】某公司按产品种类编制的产品生产成本表如表9—27所示。

  表9—27产品生产成本表(按产品种类反映)

  ××公司20×8年12月金额单位:元

  对于可比产品,如果企业规定有本年成本比上年成本的降低额或降低率的计划指标,还应根据产品生产成本表资料计算成本的实际降低额或降低率,作为该表的补充资料。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

  【例9—7】承【例9—6】,假定该公司所产A、B产品都是主要产品,而且都是可比产品。根据上列计算公式和产品生产成本表(表9—27)所列有关资料,计算该公司全部可比产品的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额=127050-127926.25=-876.25(元)

  可比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率=-876.25÷127050×100%=-0.69%

  【例题4•单选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属于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300元,上年实际产量为2700件,本年实际产量为3000件,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294元,则本年A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为()元。

  A.1764

  B.106200

  C.-l764

  D.18000

  【答案】D

  解析:A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3000×300-3000×294=18000(元)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

  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2.构成比率分析法。它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这种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或者经营管理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它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如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或成本利润率,可以反映各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例题5•判断题】甲企业2010年的销售收入成本率为75%,较2009年72%的销售收入成本率增加了三个百分点,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答案】×

  解析:销售收入成本率增高的企业表明其经济效益下降。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1.本期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分析。

  2.本期实际成本与上年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

  (1)可比产品成本升降情况的分析。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执行结果的分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三、产品单位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各种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构成情况的报表。该表应当按照主要产品分别编制,是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某些主要产品成本的进一步反映。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分析应当选择成本超支或节约较多的产品有重点地进行,以更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

  (一)一般分析

  (二)各主要项目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计划数量)×计划价格

  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数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例9—13】假定N产品20×7年成本计划规定和12月份实际发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如表9—29所示。

  表9—29直接材料计划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20×8年12月

  从前述N产品单位成本表(表9—28)和直接材料计划与实际成本对比表(表9—29)可以看出,该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本月实际比本年计划超支50元0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是材料消耗数量与材料价格的乘积,其影响因素主要在于材料消耗数量差异(量差)和材料价格差异(价差)两个方面。现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这两个方面因素变动对直接材料成本超支的影响如下:

  材料消耗数量变动的影响=(170-200)×16.75=-502.5(元)

  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170×(20-16.75)=+552.5(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502.5+552.5=+50(元)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N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虽然只超支50元,差异不大,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材料消耗量节约(由200千克降为170千克)使材料成本降低502.5、元;由于材料价格的提高(由16.75元提为20元)则使材料成本超支552.5元。两者相抵,净超支50元。由此可见,N产品材料消耗的节约掩盖了绝大部分材料价格提高所引起的材料成本超支。材料消耗节约只要不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一般都是生产车间改革生产工艺、加强成本管理的成绩。材料价格的提高,则要看是由于市场价格上涨等客观原因引起的,还是由于材料采购入员不得力,致使材料买价偏高或材料运杂费增加的结果。

  2、直接人工成本的分析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实际工时×(实际每小时工资成本-计划每小时工资成本)

  【例9—14】承【例9—11】,假定该公司实行计时工资制度。N产品每台所耗工时数和每小时工资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如表9—30所示。

  表9—30直接人工成本计划与实际对比表金额单位.元

  从N产品单位成本表(表9—28)和直接人工成本计划与实际对比表(表9-30)可以看出,N产品单位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本月实际比本年计划降低20元。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下:

  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11.84-15)×100=-316(元)

  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11.84×(125-100)=+296(元)

  两因素影响程度合计=-316+296=-20(元)

  以上分析计算表明:N产品直接人工成本节约20元,完全是由于工时消耗大幅度节约的结果,而每小时的工资成本则是超支的,它抵销了绝大部分由于工时消耗节约所产生的直接人工成本的降低额。企业应当进一步查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节约和每小时工资成本超支的原因。

  3、制造费用的分析

  对制造费用的分析,主要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

  (1)在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分析时,通常先将本月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揭示本月实际与上年同期实际之间的增减变化

  (2)在采用构成比率分析法时,可以计算某项成本占制造费用合计数的构成比率,也可以将制造费用分为与机器设备有关的成本、与机器设备无关的成本、以及非生产性损失等几类,分别计算其占制造费用

  相关专题推荐:

初级会计实务:

知识点、讲义专题

点击查看>>>2017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重点知识_核心考点汇总

模拟试题专题

点击查看>>>2017初级会计职称题库《初级会计实务》试题集锦(共140套)

经济法基础:

知识点、讲义专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