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导航

2019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证银行管理考点:全面风险管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16

  第9章 全面风险管理

  9.1 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匹配性原则。

  (2)全覆盖原则。

  (3)独立性原则。

  (4)有效性原则。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素:

  (1)风险治理架构;

  (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3)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4)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5)内部控制和审计体系。

  9.2 全面风险管理架构、策略、政策与程序

试题来源:[银行从业2019年银行从业《银行管理(中级)》考试题库

2019年银行从业初级无基础取证班,送VIP题库

教材精讲班+考点强化班+模考预测班+习题班,助力通关!扫描二维码或直接咨询

  考点1: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

  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灵魂,适当的与之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贯彻和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精神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般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及其他风险控制部门等组成。

  【单选题】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  )。

  A.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B.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C.全面风险管理精神 D.全面风险管理策略

  【答案】B

  【解析】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和灵魂。适当的与之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是贯彻和执行全面风险管理精神的具体形式。风险管理策略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责分工

  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风险文化;

  (2)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3)设定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4)审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5)监督高级管理层开展全面风险管理;

  (6)审议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7)审批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的信息披露;

  (8)聘任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

  (9)其他与风险管理有关的职责。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级管理层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责任,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适应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之间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2)制定清晰的执行和问责机制,确保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限额得到充分传达和有效实施;

  (3)对董事会设定的风险限额进行细化并执行,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区域、客户、产品等维度;

  (4)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定期评估,必要时调整;

  (5)评估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并向董事会报告;

  (6)建立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7)对突破风险偏好、风险限额以及违反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情况进行监督,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

  (8)风险管理的其他职责。

  (二)银行部门和分支机构分工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确定业务条线承担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风险管理条线承担制定政策和流程,日常监测和管理风险的责任;内审部门承担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履责情况的审计责任。

  考点2: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 ★

  (一)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策略。

  (二)风险偏好与限额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和总量,它是统一全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认知标准,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前提。

  风险偏好指标体系设定遵循以下原则(5条):

  1. 体现银行各个相关利益方(股东、监管机构和债权人)的期望;

  2. 与银行发展战略协调一致;

  3. 充分考虑银行目前的实际风险管理能力及风险暴露情况;

  4. 风险偏好陈述书的生成应遵循由上至下的原则,并由董事会审议通过;

  5. 保持风险偏好的相对稳定,定期对风险偏好陈述书的具体参数进行修订。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每年对风险偏好至少进行一次评估。

  风险限额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风险限额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限额设定、限额调整、超限额报告和处理制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风险偏好,按照客户、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设定风险限额。风险限额应当综合考虑资本、风险集中度、流动性、交易目的等。

  考点3: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各类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风险加总的方法和程序。

  (二)风险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的方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中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风险管理报告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内容、频率、路线。

  (四)压力测试安排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压力测试体系,定期开展压力测试。

  (五)新产品、重大业务和机构变更的风险评估

  (六)资本和流动性充足情况评估

  (七)应急计划和恢复计划

  9.3 全面风险管理的管控手段

  考点4:信用风险★ ★ ★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传统上,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债务而给经济主体造成损失的风险,因此又被称为违约风险。

  (一)全流程管理

  1.流程管理

  要实行审贷分离。贷款人应根据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原则,建立规范的贷款评审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评价和信贷审批的独立性。

  要实行贷款“三查”。贷款“三查”是指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

  要严格信贷审批。

  要执行受托支付管理。

  按现行规定,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5%或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固定资产贷款资金支付和单笔超过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资金支付,应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方式。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

  2.限额管理

  在确定贷款额度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借款人要求贷款的具体用途、借款人提出的信贷要求是否符合其业务需求、贷款资金是否会用于支持借款人的主营业务等。

  大额风险暴露: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 10% ,对非同业单一客户的风险暴露

  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 15% ,对一组非同业关联客户的风险暴露不得超过一级资本净额的 20% 。 (2019版新增)

  3.期限管理

  商业银行要综合考虑项目预期现金流和投资回收期等情况,合理确定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实行分期偿还,至少半年一次还本付息,鼓励按季度进行偿还。

  4.合同管理

  商业银行应与借款人及其他相关当事人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及其他相关协议,需担保的应同时签订担保合同。

  5.风险缓释

  信用风险缓释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合格的抵(质)押品、净额结算、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转移或降低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缓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审慎性原则。

  (4)一致性原则。如果商业银行采用自行估计的信用风险缓释折扣系数,应对满足使用该折扣系数的所有信

  用风险缓释工具都使用此折扣系数。

  (5)独立性原则。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与债务人风险之间不应具有实质的正相关性。

  6.还款管理

  通常情况下,对即将到期的业务,商业银行会提前通知借款人及时准备资金,按期足额偿还银行信用。

  7.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2019版新增)

  联合授信是指拟对或己对同一企业(含企业集团)提供债务融资的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改进银企合作模式,提升银行业金融服务质量和信用风险防控水平的运作机制 。

  在 3 家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 50 亿元以上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联合授信机制;对在 3 家以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融资余额,且融资余额合计在 20 亿~ 50 亿元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自愿建立联合授信机制 。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