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第四章:第五节民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03
中第五节民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
一、民用爆破器材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一)、民用爆破器材分类:工业炸药、起爆器材、专用民爆破器材。
民用爆破器材用途:
矿山爆破,开山辟路,水利工程,地质探矿等
(二)民用爆破器材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处置和检查各阶段均有极大的危险。
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以及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
(三)民爆器材基础安全知识:
1.火药燃烧的特性 炸药爆炸三要素(了解)
1)火药燃烧的特性
能量特征(指1公斤火药燃烧时气体产物所做的功);
燃烧特性(取决于火药燃烧的速率和表面积);
力学特性(高温不变形,低温不变脆,稳定燃烧);
安定性(贮存时物化性质稳定);
安全性(生产、运输、使用时安全)
2)炸药爆炸三特征(了解)
(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热的释放是爆炸变化过程的发生和自行传播的必要条件。
(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爆炸以极快速度进行,通常为每秒几百或几千米。
(3)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2.危险物质的燃烧爆炸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熟悉)
1)起爆器材、工业炸药和烟花爆竹药料的燃烧爆炸敏感度。
火炸药在外界作用下引起燃烧和爆炸的难易程度——火炸药敏感度,有多种感度(见教材)。
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微小的能量激发,发生燃烧或爆炸,并能极迅速形成爆轰 。
工业炸药属猛炸药,一定外界激发冲量引起爆轰
2)火炸药影响因素
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量等等
3.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和防护措施 (重点看)
1)熟悉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爆炸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的初始压力(波面压力)可达100 MPa。
2)防护措施
(1)生产、储存爆炸物品的工厂、仓库应建在远离城市的独立地带,禁止设立在城市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
(2)生产爆炸物品的工厂在总体规划和设计时,应严格按照生产性质及功能进行分区、布置,并使各分区与外部目标、各区之间保持必要的外部距离。
3)工厂平面布置
(1)主厂区内应根据工艺流程、生产特性,在选定的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安全的自然地形,按危险与非危险分开原则,加以区划、布置。
(2)总仓库区应远离工厂住宅区和城市等目标,有条件时最好布置在单独的山沟或其他有利地形处。
(3)销毁厂应选择在有利的自然地形,如山沟、丘陵、河滩等地,在满足安全距离的条件下,确定销毁场地和有关建筑的位置。
4)安全距离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住宅、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作外部安全距离。
5)工艺布置
(1)在生产工艺方面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遥控化,做到人机隔离远距离操作,并应减少厂房的存药量和操作人员。
(2)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需区分开危险生产工序与非危险生产工序,且宜分别设置厂房。
(3)在厂房内工艺布置时,宜将危险生产工序布置在一端,接着布置危险较低的生产工序,危险生产工序的一端宜位于行人稀少的偏僻地段。危险品暂存间亦宜布置在地处偏僻的一端。
(4)危险品生产厂房和库房在平面上宜布置成简单的矩形,不宜设计成形体复杂的凹型、L型等。
(5)危险品生产厂房要充分考虑人员的紧急疏散问题。
(6)有泄爆要求的工艺设备,在布置时应使其泄爆方向不直接对着其他建筑物或主要道路。
6)电气设备防爆装置(要仔细看)
(1)对于I类(F0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的贮存;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储存的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
(2)对于Ⅱ类(F1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Ⅱ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市区和其他居民聚集的地方及风景名胜区。厂库建筑与周围的水利设施、交通枢纽、桥梁、隧道、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输油管道等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7)防雷电措施
8)防静电措施
仅限于灯类及控制按钮
9)自动快速雨淋灭火
10)火灾报警系统
4.预防燃烧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 (见书P239)
二、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1.按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4.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5.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应经考核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取得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6.生产设施符合安全条件。
7.工厂设计、厂址、储存仓库的设计和测绘符合要求。
8.工厂周边安全防护距离符合规定。
9.企业应采取主要危害预防措施。
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1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器材设备。
12.在建设、生产和经营中,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