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导航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讲义第五章第四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6-28

  三、辐射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α射线等。

  当量子能量达到12 eV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能导致机体的严重损伤,这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量子能量小于12 eV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红外线、紫外线、激光,

  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X射线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

  (一)非电离辐射的来源与防护250

  1.非电离辐射的来源及其危害

  (1)射频辐射。量子能量很小。按波长和频率,射频辐射可分成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和微波3个波段。

  不会导致组织器官的器质性损伤,主要引起功能性改变,并具有可逆性特征,在停止接触数周或数月后往往可恢复。但在大强度长期射频辐射作用下,心血管系统的征候持续时间较长,并有进行性倾向。

  (2)红外线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加热金属、熔融玻璃及强发光体等可成为红外线辐射源。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及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皮肤和眼睛。

  (3)紫外线辐射。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高炉、平炉、电炉)、电焊、氧乙炔气焊、氩弧焊和等离子焊接等。

  可引起皮炎。——电光性眼炎。

  (4)激光

  2.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和合理布局等。对微波辐射的防护,是直接减少源的辐射、屏蔽辐射源、采取个人防护及执行安全规则。

  (二)电离辐射来源与防护

  1.电离辐射来源

  其中α、β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

  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

  能产生直接或非直接电离辐射的物质或装置称为电离辐射源,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和X线机等。

  2.电离辐射的防护

  治本—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

  外照射防护:外照射—使用封闭型电离辐射或射线装置,射线由外部对人体进行照射。

  外(照射)防护三原则:(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 内照射防护:围封隔离、除污保洁、个人防护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