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试题(第一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1

  【A1/A2型题】

  1.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是

  A.淡色库蚊

  B.中华按蚊

  C.三带喙库蚊

  D.刺扰伊蚊

  E.微小按蚊

  答案:B

  精析与避错:中华按蚊是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故选B。三带喙库蚊是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但不是平原地区间日疟传播的主要媒介,故C错误。

  2.疟疾典型临床发作的机制是由于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增殖

  B.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

  C.疟原虫在肠道内增生

  D.疟原虫在白细胞内增生

  E.大量配子体人血

  答案:B

  精析与避错:疟疾发作机制是由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生,形成裂殖子,大量的裂殖子和变性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引起发热等一系列症状。故B最符合。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3.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首选

  A.吡喹酮

  B.噻苯达唑

  C.乙胺嗪

  D.阿苯咪唑

  E.左旋咪唑

  答案:A

  精析与避错: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首选吡喹酮,它具有毒性小、疗效好、给药方便、适应证广等优点,可用于各期各型血吸虫患者的治疗。

  4.脑囊尾蚴病的传染源为

  A.猪带绦虫病猪

  B.猪带绦虫病病人

  C.牛带绦虫病牛

  D.牛带绦虫病病人

  E.短膜壳绦虫病病人

  答案:B

  精析与避错:囊虫病均因误食节片或虫卵所致。入体的感染方式有三种:①自体感染;②异体感染。均来自猪带绦虫病人。故选B。

  5.对眼猪囊尾蚴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A.阿苯达唑

  B.吡喹酮

  C.氯喹

  D.伯氨喹

  E.手术

  答案:E

  精析与避错:眼猪囊尾蚴病禁止杀虫治疗,因为虫被杀死后引起全眼球炎导致失明,必须手术摘除。故选E。不选A、B、C、D。

  6.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

  A.血涂片检查疟原虫

  B.间接荧光抗体测定

  C.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血中疟原虫DNA

  D.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E.外周血液检查发现贫血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A

  精析与避错:疟疾确诊有赖于厚或薄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直接镜检疟原虫。

  7.下列5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是传染病中最常见的表现。故选B。

  8.下列乙肝病毒标志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

  A.表面抗原(HBsAg)

  B.表面抗体(抗-HBs)

  C.e抗原( HBeAg)

  D. e抗体(抗-HBe)

  E.核心抗体(抗-HBc)

  答案:C

  精析与避错:表面抗原( HBsAg)表明有乙肝病毒感染。故不选A。表面抗体(抗-HBs)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故不选B。 E抗原(HBeAg)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故选C。 E抗体(抗-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停止或无传染性。故不选D。核心抗体(抗-HBc) IgM表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核心抗体(抗-HBc) IgG阳性出现迟,但保持多年甚至终生。故不选E。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淤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强

  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C.血小板减少

  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

  E.. 凝血功能障碍

  答案:D

  精析与避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故选D。

  10.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

  A.流脑

  B.猩红热

  C.钩体病

  D.白喉

  E.败血症

  答案:C

  精析与避错:钩体病患者在接受首剂青霉素或其他抗菌药物后,可因短时间内大量钩体被杀死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常见高热、寒战、血压下降,称赫克斯海默尔反应(赫氏反应)。故选C。

  11.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

  A.恶牲疟原虫侵犯各期红细胞

  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

  c.恶性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时间不一致

  D.黏附在血管内的疟原虫再度侵犯新的红细胞

  E.疟原虫释放毒素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恶性疟原虫能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因而产生巨量的原虫血症,其发热多不规则。故选C。

  12.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

  A.皮下可扪及直径0.5~1.0 cm大小椭圆形结节

  B.多在躯干及四肢

  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

  D.皮下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

  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

  答案:D

  精析与避错:该病患者在皮下可触及直径为0.5~1.0 cm大小椭圆形结节,多在头部、躯干及大腿上端内侧,自数个至数百个不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节可分批出现,时间久者,结节变小、变硬。故选D。

  13.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

  A. 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答案:C

  精析与避错: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下来,称为携带者。病原体被清除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以由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故选C。显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是指不显出临床症状又能排出病原体。

  14.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

  A.过敏性

  B.失血浆性

  C.出血性

  D.感染性

  E.心源性

  答案:B

  精析与避错: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属于原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的发生原因是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DIC由于血浆外渗而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和DIC发生,使血液循环淤滞,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故选B。

  15.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

  A.回肠末端

  B.直肠与乙状结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整个结肠

  答案:B

  精析与避错: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显著,但是重症者可累计整个结肠,甚至回肠下段。所以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最显著的部位是直肠与乙状结肠。故选B。

  16.除哪项外均是霍乱患者泻吐期的临床特点

  A.多数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

  B.多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C.大便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无法计数

  D.粪便以黄水便或清水便为多

  E.粪便有鱼腥味,镜检无脓细胞

  答案:B

  精析与避错:霍乱患者泻吐期持续数小时或1~2天,先泻后吐,一般无发热,少数患者有腹部隐痛,无里急后重。起初大便含粪质,后为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大便量多、次频,每日可达10余次,甚至排便失禁,所以A, C.D和E均是泻吐期的临床表现,故选B。

  17.间日疟的典型发作中,不存在

  A.后遗症期

  B.寒战期

  C.高热期

  D.大汗期

  E.间歇期

  答案:A

  精析与避错: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特别是呈规律性的间日或三日发作一次,具有寒战、高热、继之大汗热退的过程,一般很少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间日疟的前驱期为13~15天。早期患者的间歇期可不规则,但经过数次发作后即逐渐变得规则。故选A。

  18.主要用于预院疟疾的药物是

  A.乙胺嘧啶

  B.奎宁

  C.青蒿素

  D.伯氨喹

  E.氯喹

  答案:E

  精析与避错:药物预防是目前较常用的措施、间断性预防性治疗有助于减少高危人群的感染。成人常用氯喹。城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用甲氟喹、乙胺嘧啶。孕妇、儿童宜服用氯喹预防。

  19.脑猪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脑实质型

  B.脑室型

  C.软脑膜型

  D.脊髓型

  E.混合型

  答案:A

  精析与避错:脑猪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脑皮质型,占脑囊尾蚴病的80%以上。②脑室型,占脑囊尾蚴病的10%。③蛛网膜下隙型或颅底型,亦约占囊尾蚴病的10%左右。④混合型。所以脑实质型最为常见。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题库—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试题库 在线做题
网校课程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校课程高清课件+手机看课/做题+课程视频、讲义免费下载+24小时内专家答疑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免费试听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