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31道问答题汇总(含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5
中11.麻疹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主要是什么?
答:麻疹的辨证主要辨别顺证与逆证。其基本治疗原则为“麻不厌透”、“麻喜清凉”。
12.麻疹在发病过程中如何判断病情的顺逆?
答:麻疹在发病过程中,顺证与逆证的鉴别如下:
顺证:患儿身热不甚,常有微汗,神气清爽,咳嗽而不气促。3~4天后开始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而后急速蔓延至胸背腹部、四肢,最后鼻准部及手心、足心都见疹点,疹点色泽红活,分布均匀,无其他合并证候。疹点约在3天内透发完毕,嗣后依次隐没回退,热退咳减,精神转佳,胃纳渐增,渐趋康复。
逆证:见形期疹出不畅或疹出即没,或疹色紫暗,并见壮热咳剧,痰声漉漉,呼吸急促,甚则鼻煽胸高,口唇青紫,为并发肺炎喘嗽。若疹色紫黑,形成斑块,舌干绛起刺,为热毒窜入营分、血分。若神昏谵语,惊厥抽风,为热毒内陷心肝。若疹点色淡,面色青灰,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衰,最为险候。
13.麻疹初热期与风热感冒如何鉴别?
答:麻疹早期,与风热感冒证候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必须仔细检查,认真鉴别,方不至于误诊。
麻疹初热期可见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与风热感冒相似。但麻疹有流行季节,易感儿有麻疹接触史,患儿证见目胞肿、眼睑红赤,两眼羞明,眼泪汪汪。早期在口腔可出现麻疹黏膜斑,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麻疹热甚疹出,亦与感冒有别。其发疹有一定顺序,皮疹常于发热3~4天后先见于耳后发际,渐次延及头面、颈部。
风热感冒,一般发热3~5天后,体温渐退。除见发热汗出证候外,咽喉疼痛,口干口渴证候较为明显。兼见咳嗽、咳痰粘稠,鼻流脓涕等肺卫郁热的证候。
14.麻疹逆证为什么容易并发邪毒闭肺?
答:因为麻疹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肺主皮毛,上出咽喉,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麻疹能向外透达,邪毒外泄,则为顺利。如果邪重、体虚、护理不当,失治、误治,或复感外邪,侵犯于肺,邪毒不能向外透达,必然郁闭于肺。所以麻疹出现逆证时,邪毒闭肺最为多见。
15.试述风疹的诊断要点。
答:本病诊断要点:在流行期间,患儿有风疹接触史。初期类似感冒,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继则皮疹布满全身,发热渐退,皮疹消退后,可有皮肤脱屑,但无色素斑痕。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左胁下痞块(脾脏)轻度肿大。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16.试分析脾肾两虚在佝偻病发病中的作用。
答: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肾两虚,常累及心、肺、肝。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髓之所养;发为血之余,肾之苗;肾气通于督脉,脊骨为督脉所主。若先天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髓发育障碍,甚至骨骼畸形。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虚则全身失于濡养,又可影响心,致心气不足;脾虚失抑,肝木亢旺,母病及子,脾虚及肺,卫外不固而产生多汗、夜惊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脾肾两虚在本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
17.水痘的病因、病变脏腑是什么?如何鉴别水痘的常证与变证?
答:水痘病因为水痘时邪(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病变脏腑在肺脾。水痘的常证有:①邪伤肺卫:以微热流涕,皮疹稀疏,疹色红润,疱浆清亮为特征,全身症状不重。②邪炽气营:以壮热烦躁,面红目赤,疹色紫暗,疱浆混浊,疹点密布为特征。
水痘的变证为:①水痘发病过程中,若疱疹已消退,出现壮热不退,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抽搐等,是邪毒内陷心肝之变证。②若出现高热,咳嗽不爽,气喘,鼻煽,口唇青紫等,是邪毒闭肺之变证。
18.水痘皮疹的特征有哪些?如何鉴别水痘与脓疱疮?
答:水痘皮疹的特征为:周身可见疱疹,以躯干部为主。皮疹分批出现,在同一时期,丘疹、疱疹、干痂并见。疱疹呈椭圆形,伴有瘙痒,结痂后不留疤痕。
脓疱疮好发于炎热夏季,多见于头面部及肢体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成为脓疱,疱液混浊。疱液可培养出细菌。水痘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是由水痘时邪(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多见于躯干部,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水疱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
19.简述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对手足口病的治疗为什么要强调祛湿?
答:手足口病的治疗应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原则,轻证者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偏湿盛者以利湿化湿为主,佐以清热解毒;重证偏热重者以清热解毒为主医|学教育网。
小儿肺、脾不足,易受损伤。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谷之海。时邪疫毒自口鼻而入,内侵肺脾。邪毒蕴郁,肺失宣肃,气化失司;脾运化功能失职,不能运化水湿;肺脾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湿与毒相搏,外透肌表而发为疱疹。故湿为其发病的重要原因,治疗时应注意祛湿。
20.试述痄腮的辨证要点及变证的病理机制。如何鉴别痄腮与发颐?
答:痄腮辨证,以经络辨证为主,同时辨常证、变证。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凡发热、耳下腮肿,但无神志障碍,无抽搐,无睾丸肿痛或少腹疼痛者为常证,病在少阳经为主;若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反复抽搐,或睾丸肿痛、少腹疼痛者为变证,病在少阳、厥阴二经。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者,邪盛正衰,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闭心包,可见高热、抽搐、昏迷等症。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窜睾腹,则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肝气乘脾,还可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
痄腮是感受腮腺炎时邪所致,表现以耳垂为中心的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疼痛或有弹性,常见两侧腮肿,有痄腮接触史,具有传染性。发颐常继发于热性病之后,以颊部肿胀疼痛,表皮泛红,腮腺化脓为主症,多为一侧肿痛,无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