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来源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平台 2019-09-27
中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
神经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也是培训合格的神经内科医师的核心科室。加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神经内科以及相关科室建设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实现神经内科医师培训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医院基本条件
1.为大学附属医院,承担教学工作超过20年。
2.医院规模:床位≥1000张。
3.科室数量,≥15个,包括神经外科、呼吸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康复科、儿科、皮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
二、神经内科基本条件
(一)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60张,床位使用率≥85%,床位周转率≥15%。
2.年收治住院病人数≥1000人次。
3.年门诊量≥30000人次。门诊诊室≥6间。
4.年急诊量≥3000人次。
(二)诊疗疾病范围
1.疾病种类及例数:
神经内科医师培训基地收治病种及数量包括神经内科各领域常见疾病,能够满足对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的要求。
|
疾 病 种 类 |
年诊治例数(≥例) |
|
脑梗死 |
300 |
|
脑出血 |
200 |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15 |
|
静脉窦血栓形成 |
10 |
|
病毒性脑膜脑炎 |
10 |
|
细菌性脑膜(脑)炎 |
10 |
|
偏头痛(为门诊病例) |
100 |
|
癫痫(为门诊病例) |
100 |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10 |
|
单发或多发性神经病 |
20 |
|
运动神经元病 |
20 |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
10 |
|
多系统萎缩 |
5 |
|
重症肌无力 |
10 |
|
炎性肌肉病 |
10 |
|
周期性瘫痪 |
5 |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
5 |
|
脑寄生虫病 |
5 |
|
阿尔茨海默病 |
10 |
|
多发性硬化以及相关疾病 |
50 |
|
线粒体脑肌病 |
5 |
|
急性脊髓炎 |
5 |
|
肌张力障碍 |
5 |
|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
5 |
|
代谢性脑病 |
5 |
|
帕金森病及其他锥体外系疾病 |
20 |
|
颅内肿瘤 |
15 |
|
副肿瘤综合征 |
5 |
2.临床诊断技术操作的种类和例数:
|
操 作 种 类 |
年完成例数(≥例次) |
|
腰椎穿刺术 |
100 |
|
肌肉、神经组织活检 |
各30 |
(三)医疗设备
1.神经内科专有设备:
|
设 备 名 称 |
数量(≥台) |
|
脑电图仪 |
2 |
|
肌电图仪 |
2 |
|
诱发电位仪 |
2 |
|
眼震电图仪 |
1 |
|
彩色经颅多普勒 |
2 |
2.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
|
设 备 名 称 |
数量(≥台) |
|
X线摄片机 |
1 |
|
CT |
1 |
|
核磁共振 |
1 |
|
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 |
1 |
|
血气分析仪 |
1 |
|
PCR仪 |
1 |
|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 |
1 |
|
便携式B超机 |
1 |
|
便携式X线摄片机 |
1 |
|
十二导联心电图记录仪 |
1 |
|
生命体征监护仪(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 |
1 |
|
呼吸机 |
1 |
|
除颤起搏器 |
1 |
|
中心供氧接口 |
1个/床 |
|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 |
1个/床 |
(四)医疗工作量
神经内科医师培训基地应保证每名受训者在培训阶段的医疗工作量。
1.病房工作期间能够日管理病床≥5张。
2.门诊工作期间能够日接诊患者≥30名。
3.急诊工作期间能够日接诊患者≥10名。
(五)医疗质量
1.临床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临床诊断符合率≥90%。
2.住院患者病种构成比例合理,脑卒中比例≤60%
3.神经内科病人并发症发生率≤10%。
4.神经内科病历书写符合规范,甲级病历率≥95%。
三、神经内科师资条件
1.专业指导医师有医师资格,通过住院医师资格考试。
2.具有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10年以上,品学兼优,已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或综述。
3.需有执教经验,承担本科实习生、进修医师或住院医师的教学工作至少5年,讲课次数每年不少于10次。带教4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