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导航

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前章节讲义:第六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0-16

  6.2 风险管理

  6.2.1 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风险管理含义的具体内容包括:

  (1)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风险。

  (2)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 非营利性组织)。

  (3)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4)风险管理的方法一般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和风险补偿。

  (5)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一定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6)风险管理是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2.风险管理的原则

  风险管理的原则包括全面风险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原则、垂直管理原则和独立性原则。

  6.2.2 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

  1.风险分散

  (1)风险分散的定义。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我们将资产放在不同的投资项目上,例如股票、债券、货币市场,或者是基金,可把风险分散:风险分散在证券市场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投资分散于几个领域而不是集中在特定证券上,这样可以防止一种证券价格不断下跌时带来的金融风险。用一句简单俗语,就是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风险分散一般把握以下原则:资金投向不同市场;运用基金投资组合;分散投资各类资产。

  分散资金只能降低风险,不能将风险完全免除。

  (2)风险分散适用的情况。

  适用于非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并且投资标的的收益率相关系数不为1。

  (3)风险分散的分类。

  证券市场的分散投资包括:对象分散法、时机分散法、地域分散法和期限分散法等。

  2.风险对冲

  (1)风险对冲的定义。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2)风险对冲的适用情况。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

  (3)风险对冲的种类。

  风险对冲模式一般包括股指期货对冲、商品期货对冲、套期保值和期权对冲。

  3.风险转移

  (1)风险转移的定义。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

  (2)风险转移的适用情况。

  风险转移适用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状况,我们只能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

  (3)风险转移的种类。

  风险转移有3种基本方法:保险、风险分散化和套期保值。

  4.风险规避

  (1)风险规避的定义。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 损失。风险规避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几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2)风险规避的适用情况。

  风险规避一般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我们能够预测风险损失的类型及概率;二是损失已经发生,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以规避更大的损失。

  (3)风险规避的种类。

  风险规避的种类包括完全规避风险、风险损失的控制、转移风险和自留风险。

  5.风险补偿

  (1)风险补偿的定义。

  风险补偿又称作风险报酬或风险价值,是投资人因承担投资风险而要求的超过货币时间价值的那部分额外报酬。风险补偿具有事前性、重大性、主动性、外部资源等特 征,它不是被动等待风险发生后再进行风险承担,而是对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前进行预判,并作出相应的补偿措施。它一般针对重大的风险事件,通过外部资源(银 行、保险公司等)来进行风险补偿。这与公司将风险保留在公司,以内部资源来弥补损失具有本质区别。

  (2)风险补偿的适用情况。

  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规避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在交易价格上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获得承担风险的价格补偿。

  (3)风险补偿的种类。

  风险补偿的形式有财务补偿、人力补偿、物资补偿等,其中,人力补偿与物资补偿不难理解,而财务补偿是指损失融资,包括公司自身的风险准备金或应急资本等。

  6.风险管理方法的特点

  常用的风险管理办法有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等5种。

  6.2.3 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风险管理信息的初步收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5个方面。

  1.收集风险管理相关信息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第一步,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部、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收集初始信息要根据所分析的风险类型具体展开。

  2.风险评估

  完成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之后,公司要对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和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3个步骤。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策略是指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公司要根据风险的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公司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规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公司愿意承担 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另外,应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以及各风险在风险坐标 图上的位置,进一步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明确风险管理成本的资金预算和控制风险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应对措施等总体安排。

  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后的工作是制定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也就是执行前一阶段制定的风险管理解决策略,进一步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在这一阶段,应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1)公司应确定重点风险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以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2)公司应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础。

  (3)公司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应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应及时报送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4)公司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和业务单位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要根据在制定风险策略时提出的有效性标准的要求对风险管理策 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公司总经理或其委托分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 级管理人员。

  (5)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包括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内的各有美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应直接报送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

  (6)公司可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出具风险管理评估和建议专项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实施情况、存在缺陷和改进建议:

  ①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与风险管理策略。

  ②公司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

  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与信息系统。

  ④全面风险管理总体目标。

  6.2.4 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1.金融风险管理的演进趋势

  (1)金融风险理论多元化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已经开始与金融工程、统计学、管理学等众多理论相结合,利用风险对冲、风险分散等多样化金融工具来管理风险的技术越来越完善。

  (2)风险管理理论迅速发展的路径。目前,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应重视理论分析,强调实际应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

  2.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1)加大金融风险的文化管理。目前,主要是通过树立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培养金融风险管理文化来加大金融风险的文化管理。

  (2)不断加大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

  (3)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的重构。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国家将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体制的重构,多层次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可以更加有效地预知风险的存在,及早做出应对措施。

  第一,向集中化、专业化发展,在对方案进行调研与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上,专业的管理部门与实施单位共同配合,通过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明确业务界面、操作流程以及实施步骤。

  第二,理顺前、中、后台关系。前、中、后台职责分工应合理、清晰,较好适应了科学、系统管理的要求。

  第三,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四,建立内控考评体系,完善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五,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市场管理与监管部门应增强政策预期透明度,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参考。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