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

导航

2020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章节考点:第五章第五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5-17

  (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一般性工具用于调节货币供应总量,选择性工具用于有选择地调节特殊领域的信用行为。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

  【2018】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是(B)。

  A.引导市场利率水平

  B.调控货币供应量

  C.调整信贷结构

  D.调控企业资金需求

  【2017】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下列工具中,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BC)。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存款准备金

  C.再贴现

  D.窗口指导——选择性

  E.道义劝告——选择性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2)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真实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降低了货币乘数,最终起到收缩货币量和信贷量的效果,反之亦然。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

  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了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二是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而不是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3)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商业汇票是购货单位为购买销货单位的产品,不及时进行货款支付,而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签发的、在约定期限内予以偿还的债务凭据。在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购货方到期确能偿还债务,这种债务凭据须经购货方的开户银行予以承兑。

  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政策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二是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有告示效应。如贴现率升高,意味着货币当局认为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贴现率降低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后者通过对要求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和申请机构加以区别性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限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限制、对金融企业窗口指导等。按调控方式的不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两类。

  【例题】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下列工具中,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BC)。

  A.窗口指导

  B.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般性

  C.流动性比率限制

  D.利率限制

  E.信用配额

  (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信用活动进行控制。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用的信用管制工具,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收存款和为谋取高额利润而进行高风险存贷。信用配额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以及宏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量。流动性比率是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例,商业银行要保持中央银行规定的流动性比率,必须缩减长期贷款,扩大短期贷款和增加易变现的资产,从而限制信用扩张。直接干预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直接干预商业银行对存款的吸收,对经营不当的银行拒绝再贴现或采取惩罚利率等。

  (2)间接信用控制,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进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措施。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商业银行不执行,中央银行可削减对该银行的贷款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

  3.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下列货币政策工具:①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备金;②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③为在中国人民银行开立账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⑤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⑥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例题】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ABCE)。

  A.存款准备金

  B.确定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C.再贴现

  D.贷款规模管理——无关

  E.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

  4.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我国的运用

  (1)公开市场操作。

  从交易品种看,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现券交易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2)存款准备金。

  (3)再贴现。

  二、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着眼于调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的结构和期限,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金融政策。

  (一)政策内容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信贷政策主要包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信贷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信贷政策,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的信贷政策、房地产和汽车金融信贷政策,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扶贫、就业和助学的信贷政策,协调和推进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衍生品和信贷资产证券化工作。

  (三)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常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促进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从而保持币值稳定。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经济结构问题,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调控手段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更市场化一些;而信贷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不仅要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必要时还须借助行政性手段和调控措施。我国目前融资格局是间接融资占绝对比重。

  【2018-改】我国信贷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是(B)。

  A.经济总量——货币政策

  B.经济结构

  C.物价水平

  D.国际收支

  【真题】(D)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通过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借助市场平台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

  A.信贷政策

  B.保险政策

  C.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D.货币政策

  三、宏观审慎管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构建了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从2016年开始实施。

  MPA从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多维度的引导。一是资本和杠杆情况。二是资产负债情况。

  三是流动性情况。四是定价行为。五是资产质量情况。六是跨境融资风险情况。七是信贷政策执行情况。

  2020咨询工程师培训招生:含四科精讲班+冲刺班+习题班;包含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老师点评),助力备考。

查看详情 进入购买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