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

导航

2020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章节考点:第二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4-26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基础

  宏观经济学重点关注整个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周期)和长期变动趋势(经济增长)。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产出、就业和价格,分别通过不同指标加以衡量。

  【2014】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包括(ADE)。

  A.产出

  B.汇率

  D.就业

  C.利率

  E.价格

  (一)产出的衡量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1)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实际GDP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2010年价格)来计算。实际GDP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

  【2014】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是(B)。

  A.实际GDP

  C.潜在GDP

  B.名义GDP

  D.绿色GDP

  (2)三种GDP统计核算方法。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从生产方面统计GDP(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2)从收入方面统计GDP(收入法):统计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注】工资——劳动的收入;地租——土地的收入;利息——资本的收入;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收入。

  3)从支出方面统计GDP(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注】消费——居民的支出;投资——厂商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的支出;净出口——国外的支出。

  【2017】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出法统计核算的公式是(C)。

  A.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生产法

  B.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收入法

  C.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支出法

  D.GDP=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3)潜在GDP。潜在GDP(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值)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它由可获得的投入

  (资本、劳动、土地等)及技术效率决定。它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潜在GDP多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因为劳动和资本等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缓慢的。相反,实际GDP会由于消费模式、经济周期以及经济制度、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动。

  2.国民总收入(GNI)

  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民总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总收入(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国民总收入(GNI)-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注】GDP是按国境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I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国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因此,有公式:

  国民总收入(GNI)=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

  3.其他衡量产出与收入的指标

  (二)就业与失业的衡量

  就业情况的变动和实际产出变动趋向一致:当实际产出上升时,对劳工的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当实际产出下降时,对劳工的需求下降,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1.失业的类型

  (1)按失业的原因分类。根据劳动市场上失业的原因,失业归纳为三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迁移、各种工作岗位变动而产生的失业(职位变换产生的事业)。这种失业,即使经济处在充分就业水平时也会存在。

  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供给需求不匹配产生的事业)。

  3)周期性失业。是指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需求不足失业产生的事业)。

  区分失业类型有助于人们对劳动市场做出诊断。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而周期性失业发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按就业意愿分类。

  1)自愿失业。

  2)非自愿失业。

  2.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三)价格水平变动的衡量

  1.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

  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②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

  ③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

  (3)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2016】当经济达到潜在产出水平时,总支出继续扩大,将会由于经济资源已经被充分使用,最终引发(C)。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012】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A)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

  C.输入型

  B.需求拉动型

  D.混合型

  3)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和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CPI)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

  (2)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的价格水平。

  【2017】用于衡量经济体所产生的所有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是(C)。

  A.消费物价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D.生产价格指数

  C.GDP平减指数

  (3)生产价格指数(PPI)。

  生产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由于这种指数涵盖详细,在商业领域广为使用。

  【2016】作为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之一,生产价格指数衡量的是(AD)环节的价格指数。

  A.生产

  C.交换

  E.消费

  B.分配

  D.批发

分享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