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规划》章节讲义:第十一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21
中(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
(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
(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
建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促进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协同发电。
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
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
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
(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
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
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
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
(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
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
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
鼓励依托智能电网发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
(五)“互联网+”普惠金融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1)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
探索互联网企业构建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
在保证技术成熟和业务安全的基础上,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
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企业稳妥实施系统架构转型,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提供基于金融云服务平台的信用、认证、接口等公共服务。
(2)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宽服务覆盖面。
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更广泛地区提供便利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平台等金融服务。
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等业务。
扩大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试点。
推动金融集成电路卡(IC卡)全面应用。
发挥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MTPS)的作用。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消费信贷业务,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租赁业务。
(3)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鼓励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提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
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企业。
利用大数据发展市场化个人征信业务,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投资者保护,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
改进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
(六)“互联网+”益民服务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
(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
(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深入推进网上信访。
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开展一批社会治理互联网应用试点。
加强对“互联网+”行动的宣传。
(2)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
发展体验经济,支持实体零售商综合利用网上商店、移动支付、智能试衣等新技术,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
发展社区经济,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发展共享经济,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积极推广在线租房等新业态。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媒体和旅游等服务,培育形式多样的新型业态。
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人口的城市服务,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互联网应用。
(3)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
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
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
鼓励有资质的医学检验机构、医疗服务机构联合互联网企业,发展基因检测、疾病预防等健康服务模式。
(4)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创新和应用。
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
依托现有互联网资源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搭建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
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监控等设备。
(5)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
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
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
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
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
(七)“互联网+”高效物流
(1)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
(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
(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1)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
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
构建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的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建立各类可开放数据的对接机制,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
(2)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
在各级仓储单元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
鼓励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
(3)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
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
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结合构建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加快推进县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