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规划》章节讲义:第十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1-14
中三、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强化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加快完善主体功能区政策体系,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1.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2.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3.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1.推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推动形成以“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以“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及可持续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空间。
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优化空间开发结构,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动重点开发区域集聚产业和人口,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
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范围,加大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力度。
2.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
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健全差别化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流动、土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政策,实行分类考核的绩效评价办法。
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3.建立空间治理体系
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完善国土空间开发许可制度。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接近或达到警戒线的地区实行限制性措施。
实施土地、矿产等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程。
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
(二)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
1.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2.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3.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
4.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6.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7.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1.全面推动能源节约
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实施锅炉(窑炉)、照明、电机系统升级改造及余热暖民等重点工程。
大力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开展重大技术示范。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活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计量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开展能源评审和绩效评价。
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
2.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
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对水资源短缺地区实行更严格的产业准入、取用水定额控制。
加快农业、工业、城镇节水改造,扎实推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开展节水综合改造示范。
加强重点用水单位监管,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
建立水效标识制度,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加快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3.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有效管控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无序扩张。
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综合开发利用,促进空置楼宇、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
严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建立收储制度,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
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评价。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
4.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管理
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管控,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加强复合矿区开发的统筹协调。
支持矿山企业技术和工艺改造,引导小型矿山兼并重组,关闭技术落后、破坏环境的矿山。
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矿产资源保护和储备工程,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完善优势矿产限产保值机制。
建立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健全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开展找矿突破行动。
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按照物质流和关联度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促进企业间、园区内、产业间耦合共生。
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
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
6.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消费,制止奢靡之风。
在生产、流通、仓储、消费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要求。
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推广城市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服务系统。
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
7.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目标责任,完善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
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健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
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节能监察。
建立健全中央对地方节能环保考核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
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出让平台。
组织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