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考试《政策与规划》强化训练18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4-02
中【例题1】通常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2008年真题)
A.总供给的变动
B.总就业的变动
C.总需求的变动
D.价格总水平变动
【答案】C
【解析】周期性变动的原因是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主要是总需求变动。参见教材P37。
【例题2】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而经济增长最持久、最根本的源泉是( )。(2008年真题)
A.土地 B.劳动
C.资本 D.技术进步
【答案】
【解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参见教材P42。
【例题3】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 )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真题)
A.全社劳动力
B.全社会从业人员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D.全国总人口
【答案】B
【解析】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参见教材P41。
【例题4】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2006年真题)
A.常住单位
B.物质生产部门
C.企业、事业单位
D.居民
【答案】A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只区别区域,不区别身份。参见教材P32。
【例题5】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 )。(2005年真题)
A.折旧 B.财产收入
C.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D.净出口
【答案】C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参见教材P32。
【例题6】在以下度量价格水平的指数中,能够综合反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价格总水平变动的是( )。
A.GDP平减指数
B.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答案】A
【解析】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参见教材P35。
【例题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
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答案】B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A是国民生产总值;C是国内生产净值;D表达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应该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参见教材P32。
【例题8】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主要任务的两个主要调控手段是( )。
A.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国土规划
B.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
C.国民经济计划和生产力布局规划
D.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答案】D
【解析】综合理解。本门课的两大部分内容
【例题9】经济总量平衡是指( )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A.消费品供给与消费品需求
B.国民经济供给能力与国民消费欲望
C.国民经济供给能力与国民消费需求结构
D.总供给与总需求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39。
【例题10】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 )。
A.劳动力、资本、土地要素投入的贡献
B.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的贡献
C.除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D.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投入的贡献。
【答案】C
【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即技术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参见教材P41。
【例题11】宏观经济政策是通过调整( )来影响实现目标。
A.社会价格水平 B.总供给
C.总需求 D.货币供给量
【答案】C
【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途径,即主动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地影响总需求水平。参见教材P39。
【例题12】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部署,全面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到建国100年时,( )。
A.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D.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新三步。参见教材P56。
【例题13】用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国货币的价格,称为( )
A.直接标价 B.间接标价
D.本币标价 E.外币标价
【答案】B
【解析】汇率。直接标价-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间接标价-本币的外国货币价格。参见教材P47。
【例题14】在浮动汇率制度且资本具有流动性情况下( )。
A.财政政策无效
B.货币政策无效
C.财政和货币政策均无效
D.财政和货币政策均有效
【答案】A
【解析】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货币政策失效,财政政策有效。浮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失效或部分无效。参见教材P48。
【例题15】很多时侯,某个人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它社会成员的福利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他本人又未因此获得补偿或支付费用。这种性质的影响被称为( )。
A.公共性 B.外部性
C.信息不完全性 D.信息不对称性
【答案】B
【解析】参见教材P30。
【例题16】以下哪项措施属于针对负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
A.对该项活动征税
B.制定反垄断法
C.进行价格管制
D.设立公共企业
【答案】A
【解析】公共政策的分类。针对负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有对负外部性活动征税(征税)、提供消除外部性的激励措施(鼓励改进技术装备)、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许可证)、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针对不完全竞争的公共政策有反垄断法、价格管制、设立公共企业三类。参见教材P49。
【例题17】( )是指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
A.名义GDP B.实际GDP
C.潜在GDP D.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C
【解析】潜在GDP的概念。参见教材P32。
【例题18】以( )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发地解决市场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
A.自由经济
B.宏观调控
C.理性经济人
D.价格机制
【答案】D
【解析】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参见教材P28。
【例题19】关于影响供给的基本因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数量的变化
B.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序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数量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供给数量会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的价格和其供给数量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
【答案】C
【解析】成本与供给成反比。参见教材P27。
【例题20】以下有关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实行最高限价时,会出现市场短缺现象
B.当实行保护价格后,会出现过剩现象
C.保护价格的后果就是可能出现价格大涨
D.最高限价的后果,是可能出现配给制
【答案】C
【解析】保护价格的后果是可能出现变相降价。参见教材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