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06-08-03

11.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下列哪项属于找水喝的诱因?( )
A.水 
B.口渴
C.寻求水源 
D.喝水

12.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并且,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加大会表现得(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是哪一种人格特征?(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统合性

14.《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从四种类型气质说角度,她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由于真实或想象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叫做( )
A.依从 
B.服从
C.社会惰化 
D.从众

16.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人群中,行为较少受自己的个性和意识支配,而倾向于依从群体的状态,这说的是什么现象?( )
A.社会惰化 
B.服从
C.群体极化 
D.去个体化

17.出国留学,缺乏对环境改变所应有的心理准备,难以适应异国文化背景,这种压力来自于( )
A.社会性压力源 
B.躯体性压力源
C.文化性压力源 
D.心理性压力源

18.突然遭遇亲人亡故的个体,初期的反应可能是“这不是真的”。这是哪种自我防御方式的表现?( )
A.否认 
B.幻想
C.升华 
D.投射

19.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称为该行为的( )
A.习得期 
B.行为学习期
C.关键期 
D.发展期

20.一般而言,婴儿在哪个阶段开始说出第一个双词话语?( )
A.刚出生 
B.9到12个月
C.1.5岁到2岁 
D.3到4岁

分享到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