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08-07-19
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新闻报道的题材范围极为广泛,这是由下列哪些因素决定的?( )
A.新闻内容的丰富性
B.新闻的社会功能的多样性
C.新闻事件的差异性
D.新闻的重大影响力
E.新闻表现形式的丰富性
17.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会具有客观性,这指的是( )
A.研究者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判断、联想,必须以新闻作品为基础,而不可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B.研究者必然受个人感情的制约
C.研究者必然受个人能力的限制
D.研究者只能在客观的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决不能脱离研究对象随心所欲地加以臆造
E.研究者必然受新闻作品传播规律的制约
18.西方新闻记者在写作时对作品的可读性往往很下功夫,他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
A.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
B.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新闻事件
C.反复修改自己的作品
D.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
E.尽量使用当事人的直接引语
19.从理论素养来说,新闻作品研究者需要具有较高的( )
A.特殊才能
B.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C.政策水平
D.求真精神
E.分析判断能力
20.下列新闻作品中,在结构方面具有“双线条”特征的作品有(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水面下的桥梁》
C.《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
D.《世界最佳急诊室》
E.《核弹元勋的“三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2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之。
22.分析新闻作品的新闻主题时,研究者应该注意把握的因素有哪些?
23.如何理解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24.试论如何理解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的道理。
25.试述《“飞天”凌空》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