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13
中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26. 【题干】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答案】( 1 )主要矛盾: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 )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7. 【题干】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颁布的两个重要纲领及其特点。
【答案】( 1 )1853 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这是一个以解决农民土地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2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这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但通篇未涉及农民土地问题。 【考点】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8. 【题干】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答案】( 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 )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 【题干】遵义会议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意义。
【答案】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 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考点】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30. 【题干】 1979 年 3 月,***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及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答案】(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坚持这些原则的重要性: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 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考点】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
31. 【题干】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答案】( 1 )主要内容:民族主义包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二是变 “次殖民地 ”的中国为独立中国。 民权主义即 “创立民国 ”,指推翻君主***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 “平均地权 ”,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2 )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考点】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 【题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的领导。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它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从而赢得得了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随着斗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靠拢。 (3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考点】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33. 【题干】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答案】( 1 )我们的目标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动活泼的***面; (2 )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3 )处理好中国***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4)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5)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考点】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