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中外教育管理史》核心知识(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2-27

  6、抗日战争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演变过程

  7、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行政机构,是随着各根据地政府机构的建立而建立的,各政府机构内部设立了相应的教育行政机构,主管本地区的教育事务,各边区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有先有后,名称也不统一。其内部的组织机构,边区的教育厅或教育处,大部分设小学教育科、中学教育科、社会教育科、编审科、督学、或督学室及秘书室。边区教育厅制定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发布通令或指示,巡视各地教育情况,培养各地教育管理干部;管理各级教育及社会教育;管理图书教材的编审;对教育文化、学术团体、图书馆、博物馆及公共体育娱乐场进行统一管理。行署(专属)教育处(科):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承教育厅的指示,执行教育并督促检查,研究和处理有关教育的各项事项;管理各县的“短师”、“联师”,中学和地方干部班等等。

  8、各边区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首先建立教育文化统一战线政策,吸收、教育和改造社会上的知识分子任教,要求他们一面读书一面学习,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其次,任用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或过去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任教,并采取各种办法提高他们的水平;再次,大量培养新师资。

  9、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的基本经验:边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体现了边区教育管理的特色,即从边区到边区、县一般都设立了督学,在督学的过程中,督学不仅起到了督促的作用,而且还介绍先进学校和先进老师的教学经验,组织参观考察,帮助解决学校和社会教育工作中可能解决的问题。

  10、解放区的教育行政机构较抗战时期变化发展的表现:第一,各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有了明确的划分。第二注意提高各级行政机构行政人员的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第三建立了一定的工作制度。

自考真题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