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伤寒论》章节习题及答案:第4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4-21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胸下结硬:胸下即胃脘部,指胃脘部痞结胀硬。

2.脾家实:“实”非指实邪,乃脾阳恢复之意。

3.脏有寒:指脾脏虚寒。

4.四逆辈:指四逆汤一类方剂。包括理中丸、理中汤、四逆汤等。

5.阳微阴涩而长:指脉象,阳指浮取,阴指沉取。意指脉象由浮取微、沉取涩而转变为脉长。

6.大实痛:指太阴病中阳虚损,脾络瘀滞,气血不通所导致的剧烈腹痛。较“腹满时痛”为重。

7.胃气弱,易动:指脾胃虚弱,容易被损伤。

(二)填空题

1.太阴病的提纲为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2.“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以其脏有寒       故也,当 温   之,宜服   四逆辈     。”

3.“太阴病,脉浮者,   可发汗         ,宜        桂枝汤      。”

4.“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  腹满时痛          ,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             主之。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           主之。”

5.“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       寒湿在里不解         故也,以为  不可下也           ,于      寒湿     中求之。”

6.“伤寒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       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   身黄       ,若    小便自利         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     暴烦下利日十余行          ,必自止,以  脾家实            腐秽当去       故也。”

7.“伤寒脉浮而缓,  手足自温        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  发黄  ,若    小便自利       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   大便硬        ,为阳明病也。”

8.“太阴中风,   四肢烦疼                阳微阴涩而长             者,为欲愈。”

9.“太阴病,欲解时,从 亥    丑   上”。

10.对于太阴病而言,当以    温中祛寒             健脾燥湿        为大法,禁用            

(三)判断说明题

1.太阴病属里虚寒证。正确。三阴病属里证,而太阴病的病机为中阳不足,寒湿内盛,故为里虚寒证。

2.太阴中风的特点是四肢烦疼。正确。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脾阳与风邪相博,四肢气血运行不畅,而见四肢烦疼。

3.太阴病腹满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腹胀满病机相同,都属虚满。正确。太阴腹满为中阳不足,寒湿内盛,气机不畅所致。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之腹满为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阻碍气机,气滞于腹则生腹满。二者病机基本一致。

4.太阴病提纲证的表现有胸下结硬。错误。胸下结硬是误用下法后出现的变证,而非提纲证的固有表现。

5.四肢(肢节)烦疼可见于太阴中风,亦可见于少阳兼太阳证。正确。太阴中风固然以四肢烦疼为特点,而少阳兼太阳的柴胡桂枝汤证也可见四肢烦疼(肢节烦疼)。

6.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这里“易动”是易于行动之意。错误。“易动”为易被损伤之意。

7.太阴病发黄为身黄,目黄,小便黄。正确。太阴寒湿发黄应为身目小便俱黄。

8.太阴病下利而口渴,是由脾不散精所致。错误。太阴病之下利为自利不渴。

9.太阴中风脉见阳微阴涩为阳虚而营血不足。错误。脉阳微为浮取微,意为邪气轻浅,阴涩为沉取涩,意为脾虚气弱夹有湿邪,脉行不畅之意。

10.太阴病的病机是“藏有寒”。 正确。脏有寒即为脾脏虚寒。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