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中医外科学》章节试题:第7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4

自考《中医外科学》章节试题:第7章

  第八章 乳房疾病

  1、乳痈:病因1、乳汁郁积 2、肝郁胃热 3、感受外邪。

  气初起临床表现: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排泄不畅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鉴别诊断:炎性乳腺癌:多见于青年妇女,尤其是妊娠期或哺乳期。患乳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的 1/3以上,尤以乳房下半部为甚。病变局部皮肤呈暗红或紫红色,皮肤肿胀有一种韧性感,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改变,局部无痛或轻压痛。同侧腋窝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固定。全身症状较轻,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不高,抗炎治疗无效。本病进展较快,预后不良。

  切口:应以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形成袋脓,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乳晕旁-小弧形切口

  乳房-放射状切口

  深后部脓肿-下褶皱处弧形切口,不要切入乳晕内,以免伤及乳络而成瘘

  2、乳漏

  病因:乳房部漏多因乳痈、乳发失治,脓出不畅;或切开不当,损伤乳络,乳汁从疮口溢出,以至长期流脓、溢乳而形成。或因乳痨溃后身体虚弱,日久不愈所致。

  乳晕部漏;多因乳头内缩凹陷,感染毒邪;或脂瘤染毒溃脓,疮口日久不愈而成漏。

  5、乳癖:一种乳腺组织的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增生病。

  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辨证论治:内治①肝郁痰凝证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②冲任失调证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和四物汤加减

  6、乳核(乳腺纤维腺瘤):其特点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

  7、乳岩: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病因:情志失调 饮食失节 冲任不调

  鉴别要点 乳腺纤维腺瘤

  (乳核)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衄) 乳腺癌(乳岩) 乳腺增生病(乳癖)

  好发年龄 20~30岁多见 40~50岁多见 40~60岁多见 30~45岁多见

  肿块特点 大多为单个,也可有多个,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坚实,生长比较缓慢 多在乳头附近,单个,绿豆大小,圆形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软或中等 多为单个,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质地硬或不均匀,生长速度较快 常为多个,双侧乳房散在分布,形状多样,可为片状,结节,条索,边缘清或不清,质地软或韧或有囊性感

  疼痛 无 可有压痛 少数病历有疼痛 明显胀痛,多有周期性或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皮肤及周围粘连情况 无粘连 无粘连 极易粘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皮样变 无粘连

  活动度 好,用手推动时有滑脱感 可活动 早期活动度可,中期及晚期活动肿块固定 可活动

  乳头及分泌物情况 乳头正常,无分泌物 乳头正常,常有血性分泌物溢出,多为单孔 乳头可缩回或被牵拉;可有分泌物溢出,血性或水样,多为单孔 乳头正常,部分有分泌物溢出或挤压后才有,多为乳汁样或浆液样,常为双侧多孔

  淋巴结肿大 无 无 可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活动度差 无

  8、瘿病的病因病机: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逐渐形成瘿病。

  气滞 血瘀 痰凝 痰火郁结 冲任失调

  9、肉瘿:甲状腺的良性肿瘤。特点: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瘿,随吞咽上下移动,发展缓慢。

  10、气瘿:特点:多发生在青春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

  11、石瘿:病因病机:由于情志内伤,肝脾气逆,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瘀血与痰湿凝结,上逆于颈部而成。亦有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