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校心理学模拟习题(2)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23
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校教育体系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B【解析】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C【解析】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C项与启发项原则无关。
4.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5.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B【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C【解析】课程的类型没有严格的意义。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8.A【解析】这是直观性原则的定义。
9.B【解析】学习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C【解析】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
11.B【解析】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
12.B【解析】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13.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14.D【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5.B【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16.C【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它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17.A【解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8.D【解析】德国是最早的,在1763年,普鲁士颁布普通学校的规程,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9.A【解析】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20.D【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的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解析】现代教育还不具有公益性和免费性。
2.ABCDE【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说法。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3.ABCDE【解析】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深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4.ABCD【解析】华莱士认为问题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5.ABCDE【解析】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制定者及儿童本身的特点也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制定。
6.CD【解析】学校和学生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叫教育法律关系,主要由教育法调整。
7.ABCDE【解析】上好一堂课的具体要求包括:(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8.CE【解析】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作《雄辩术原理》。
9.ACD【解析】由于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三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10.ACD【解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
三、填空题
1.学校系统;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质量标准,规格要求;
5.授受,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6.说明部分,本文部分;
7.讲解,讲演;
8.京师同文馆;
9.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0.生活辅导,择业指导。
四、判断题
1.√【解析】随着当代教育的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X【解析】初中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3.√【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解析】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并不是单项传输过程,它需要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
5.×【解析】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解析】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评价模式。
7.x【解析】分组教学有其优点同时也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见教学组织形式章节。
8.√【解析】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是正确的。
9.√【解析】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解析】班级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题千说法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