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专项试题库:论述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7
中自学考试《运动训练学》专项试题库:论述
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答:【要点】反应速度:信号刺激法;运动感觉法;移动目标练习法。动作速度:单一动作计时练习法;负重练习法;借助环境条件训练法;位移速度:计时跑;借助外力练习法;利用跑的专门练习;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
2、运动员选材主要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因素?
答:【要点】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水平;生理机能指标;运动行为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
3、论述儿童少年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要点】(1)防止重身体素质训练,轻运动技术学习与掌握;(2)防止过早和狭窄的专项训练;(3)防止采用大强度训练;(4)选择合理的力量训练组合;(5)选择和设计适合儿童少年的田径教学训练方法与运动器材。
4、为什么说力量素质影响并促进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
答:【要点】 任何身体素质都是通过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来实现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力量素质决定速度素质的提高,耐力素质的增长,柔韧素质的发挥和灵敏素质的表现。1、力量素质的增长有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因为肌肉的快速收缩是以其力量为前提的。一名短跑运动员如果没有两条强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2、力量素质也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增长。从生活常识中可以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人总比体弱者能持续活动更长的时间。3、力量、速度的提高会增加肌肉的弹性,促进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发展。
5、试述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特征。
答:【要点】1.运动训练理论表现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2.运动训练活动对新学科知识的高度敏感性;3.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直接指导性;4.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渗透性;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成果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
6、试述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将对训练效果产生的不良影响。
答:【要点】1、连续应用大强度训练刺激而恢复不足。这种情况在实际训练中屡见不鲜。尽管教练员用心良苦,运动员刻苦训练,但运动效果不佳。这时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反应特点是: ① 对运动负荷刺激的耐受性越来越低,训练课中的耐受期几乎消失,往往在训练课开始阶段就直接进入疲劳过程; ② 疲劳程度越来越深,训练课中不但进入疲劳状态快,而且疲劳程度亦越来越深,形成疲劳堆积; ③ 不出现超量恢复,由于每次训练课都是在未完全恢复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恢复会越来越不完全,直至造成过度疲劳。
2.运动负荷过小或训练频率过低。运动负荷过小,运动员机能反应很小,难于造成预期的疲劳程度,也难于导致机体发生结构与机能重建现象,因而不能出现超量补偿,或超量补偿的程度很低,即没有取得明显的运动效果。可见,运动负荷刺激过大虽不可取,但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也就没有运动能力的提高。
若训练频率过低,虽则每次训练课都可取得理想的运动效果,然而由于训练课频度过低,直至上次训练课所取得的超量恢复已经消退才进行下次训练课,运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相应提高。
7、试述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要点】1、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可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2、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选择体能训练手段应力求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的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3、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4、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各种运动素质在人生的不同发育阶段发展的程度不同,训练的可塑性也不一样,训练中应根据各运动素质训练的可能性,抓住有利时机,使该素质在适时的年龄阶段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敏感期得到较大的提高。5、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具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教练员也应采用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培养运动员对训练的兴趣,使运动员减少对训练的枯燥感和无味感。
8、试述影响力量素质练习的基本因素。
答:【要点】一、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因素:1、性别;2、年龄;3、体型;4、身高与体重;5、脂肪;6、睾丸酮激素。二、肌肉的形态,组织结构:1、白肌纤维在肌肉中比例;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3、肌肉的初长度;4、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数量;5、肌肉的牵拉角度 ;6、肌肉收缩的形式。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1、神经过程的频率和强度;2、神经中枢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解能力。 四、营养系统的供能能力 。五、心理因素。 六、训练因素:1、负荷强度与重复次数;2、动作速度;3、以肌肉收缩形式为基础的不同训练方法;4、原有的训练基础。 七、其他因素:1、营养物质的补充;2、温度;3、紫外线照射。
综上所述,决定和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
9、分析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
答:【要点】1、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2、个性心理特征。3、最大吸氧量。4、有机体的能量储备与供能能力。5、有氧机体机能的稳定性。6、有机体的机能节省化。7、耐力素质取决于红肌纤维数量。8、速度的储备能力。
10、分析影响灵敏素质的因素。
答:【要点】1、解剖因素:①体型;②体重。2、生理因素:①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②运动分析器的功能;③前庭分析器的机能。3、年龄、性别:①年龄;②性别。4、疲劳程度。5、情绪。6、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水平。7、运动技术的熟练及运动经验的丰富。8、气温。
11、分析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
答:【要点】1、骨关节结构。2、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3、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4、年龄与性别:①年龄;②性别。5、疲劳程度。6、温度。7、神经过程转换的灵活性。8、活动水平。9、心理因素。
12、试述克服心理障碍的心理训练。
答:【要点】1、转移注意力训练。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3、提高睡眠质量。4、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5、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①参加竞赛;②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③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④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6、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①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②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13、试述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答:【要点】1、训练的目的与任务:多年、全年及各时期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根据训练目的确定的。2、运动员起始状态与基本条件:运动员起始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包括运动员年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3、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要求,比如:训练计划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劣变性、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与可控性等都要通过训练计划体现出来。4、组织实施训练的客观条件: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营养与恢复条件等等都是实施训练活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14、试述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要点】①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②确定训练任务及指标;③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④确定各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⑤安排比赛序列;⑥规划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趋势;⑦选择练习方法及手段;⑧确定各训练手段负荷量度;⑨确定恢复措施;⑩训练检查与评定。
15、简述训练课计划的内容。
答:【要点】①运动员的现实状态,②训练任务,③训练指标,④训练负荷要求,⑤选用的训练方法、手段,⑥各训练手段的负荷要求、⑦恢复措施等。
16、试述安排年度训练计划的注意事项。
答:【要点】1、年度计划是多年训练的一个环节,又是制订阶段计划的依据。2、制订年度训练计划必须明确该年在多年训练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基本任务。3、根据上年度的训练情况,确定该年应达到的训练水平、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4、按照本年度重要比赛日程,划分适宜的训练周期、各阶段的训练内容和负荷。
17、试述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答:【要点】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
18试述竞技状态的具体表现。
答:【要点】① 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运动时能量消耗减少,能高度动员机能能力;运动能力强而稳定,运动后恢复过程加快。在训练过程中,可用一定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与检查。采用的指标有:血色素、体重、脉搏、血压、肺活量、每搏输出量、最大吸氧量、血乳酸、血睾酮等。② 各项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素质的综合水平得到理想发展,并能与专项技术有机结合。根据各单项与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定出几个身体素质指标,在训练中进行测定与检查。③ 技术稳定,动作协调放松,节奏感、速度感良好,反应灵敏,用力效果好。④ 心理稳定、自信心强、比赛欲望强、自控能力好、强烈的训练欲望等被认为是出现竞技状态的重要标志。
19、试述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特征。
答:【要点】
1.运动训练理论表现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
2.运动训练活动对新学科知识的高度敏感性;
3.运动训练理论对训练实践的直接指导性;
4.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表现出高度的渗透性;
5.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成果表现出高度的超前性。
20.试述运动训练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
答:【要点】
1.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研究进一步加深;
2.极为注重对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定性指标的研究;
3.在强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均衡发展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对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的研究;
4.对运动项目的认识从“能量代谢”角度向“运动表现”转变的趋势;
5.运动训练过程中非训练因素对运动成绩提高的影响研究。
21、周期性训练原则的意义。
答:【要点】
1.整个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因此,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在周期性基础上,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为一个大系统,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做为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
2.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
使运动员得到最佳发展有两重涵义:第一,要能够挖掘出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第二,要能够在每一年的重大比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前者是按照多年训练目标通过系统化地实现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后者则是合理计划和完成年周期中每个小中周期训练目标的必然结果。
3.使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
在周期性基础上,教练员对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可能达到的总目标心中有数,而且也清楚地知道每一年需要达到的分目标,以及每一个中周期、小周期乃至每节训练课的小目标。从而非常清楚什么时候该怎样练以及练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并组织训练过程,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每个训练环节的效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并根据反馈结果随时修正训练。
22、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答:【要点】
(一)合理地安排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
(二)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结合。
(三)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的确定,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四)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五)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
23、试述运动技术基本特征。
答:【要点】1、运动技术与身体动作的不可分割性:这是运动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最显著的特征。运动技术只能通过运动员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因而,人们长期将运动技术又称为“技术动作”“动作技术”等。
2、运动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性:在任一特定时刻,运动技术的规范要求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随着运动员身心素质的不断提高和运动器械设备的不断改进,运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即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之中。
3、运动技术相对稳定与即时应变的统一性:运动技术应具备相对稳定的动作结构。在比赛中,应力求保持这种结构。同时,随着比赛环境及比赛对手的变化,有效的运动技术应能随这些变化而有所调整。
4、运动技术的个体差异性:不论何种运动技术都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具有运动的规范性和公认的动作规格。然而,由于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等许多方面具有不同的个人特点,所以,运动技术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而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
24、阐明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答:【要点】
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在很多运动员的脑海中,都误以为比赛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十分理想,他们经常期待着一个非常完美的比赛环境。很可惜,每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那些未预料到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及水平的发挥,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及海拔高度的影响,都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造成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抽签的变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构成负面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模式化的训练”,亦即是尽量让运动员在同样的条件下从事训练,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最佳竞技状态的影响。例如,预早到达比赛场地以适应不同的气温或海拔高度,在平常的练习亦要养成风雨不改的拼劲等。总之,让运动员经历符合重大比赛实际情况的比赛或训练,是保证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手段。
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柏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尽可能纠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行为。
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例如,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极朋的压力,因而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支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身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的运动项目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