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检测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26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糖酵解: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

  2.三羧酸循环:在有氧条件下,EMP途径过程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立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发生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后者又被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3.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发生在胞质中,概图竟从6-磷酸葡萄糖开始,经脱氧、脱羧等反应生成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可转变为5-磷酸核糖供RNA、DNA及多种辅酶合成的需要。5-磷酸核酮糖经转醛和转酮反应再次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与酵解途径相连接。由于该途径是产生5-磷酸戊糖的重要途径,所以称为磷酸戊糖途径,又由于反应的起始物为6-磷酸葡萄糖,故亦称其为磷酸己糖支路。

  4.乙醇发酵:厌氧有机体(如酵母等)把糖酵解生成的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乙醇发酵。

  5.乳酸发酵:厌氧有机体(如酵母等)把糖酵解生成的NADH中的氢交给丙酮酸经还原后生成乳酸的过程叫乳酸发酵。

  6.糖异生作用:由非他盎物质生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糖异生的前体主要有乳酸、丙酮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

  7.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物可以进入糖异生途径,也可以转变为氨基酸等,这样就会影响三羧酸循环的进行,只有不断补充这些中间物才能维持三羧酸循环的正常进行,如丙酮酸在羧化那的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以及天冬氨酸经转氨作用生成草酰乙酸,这种使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得到补充的过程叫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8.糖核苷酸:是葡萄糖的一种活化形式,是双糖和多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

  9.转酮酶:催化酮糖上的二碳单位(羟乙醛基)转移到醛糖的第一位碳原子上。

  10.转醛酶:催化酮糖上的三碳单位(二羟丙酮基)转移到醛糖的第一位碳原子上。

  二、填空题

  1.磷酸解、水解、糖原磷酸化酶、脱支酶

  2.α-淀粉酶、β-淀粉酶、α-淀粉酶

  3.Na+-单糖协同转运、易化扩散

  4.糖酵解、EMP

  5.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1,3-二磷酸甘油酸

  6.烯醇化

  7.2、36~38

  8.2

  9.竞争性可逆

  10.线粒体内膜、CO2

  11.柠檬酸、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12.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1 、 C4

  13.OAA 、CO2和OAA

  14.线粒体基质、琥珀酸脱氢酶

  15.α-磷酸甘油穿梭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 FADH2、NADH

  16.葡萄糖、细胞质

  17.CO2、NADPH、戊糖磷酸

  18.TPP、二碳单位(羟乙基)、C3为L型

  19.UDPG、ADPG、UDPG、ADPG

  20.产热、扩大调控

  21.科里氏(Cori氏)、消耗

  22.肝脏、肾脏

  23.70℃、pH3.3、pH3.3、70℃

  二、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C 7.A 8.D 9.D 10.D

  11.D 12.D 13.A 14.B 15.B 16.D 17.C 18.C 19.C 20.A 21.B 22.D 23.B 24.A 25.D 26.C 27.D 28.A 29.A 30.D 31.D 32.D 33.D 34.B 35.C 36.C 37.C 38.C 39.A 40.D 41.D 42.D 43.C 44.D 45.A 46.B 47.B

  三、是非题

  1.错 2.对 3. 错 4. 对 5. 错 6. 对 7. 错 8. 错 9. 对 10. 对11. 错 12. 错 13. 对 14. 错 15. 对 16. 对 17. 对 18. 错

  四、问答题

  1.在有氧条件下,EMP途径过程生成的丙酮酸进入线立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作用下发生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后者又被彻底氧化分解。三羧酸循环(TAC)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re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

  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⑴.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

  ⑵.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⑶.为其它物质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⑷.为呼吸链提供H++e。

  2.反应特点:

  ⑴.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

  ⑵.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

  ⑶.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

  ⑷.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

  ⑴.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

  ⑵.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①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②NADPH参与体内的羟化反应,与生物合成或生物转化有关

  ③NADPH可维持GSH的还原

  3.糖酵解和发酵的相同点:

  都是从葡萄糖开始,在胞浆中经过同样的步骤和物质生成丙酮酸。

  区别:糖酵解有氧无氧都能发生,产物是丙酮酸,发酵是在无氧的情况下产生的,产物是丙酮酸的还原产物乳酸或乙醇。

  糖酵解过程需要的维生素或维生素衍生物有:维生素PP,NAD+,

  4.提示:糖异生途径有两方面的内容不同于糖酵解代谢途径:

  ⑴.糖异生作用必须克服EMP途径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⑵.EMP途径的全过程在胞浆中进行,而糖异生作用则在线立体和细胞质中进行。

  5.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促进肾上腺素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活化了邻近的G蛋白,后者使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活化的AC催化ATP环化生成cAMP,cAMP作为激素的细胞内信号(第二信使)活化蛋白激酶A(PKA),PKA可以催化一系列的酶或蛋白的磷酸化,改变其生物活性,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一方面,PKA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激酶磷酸化而被活化,后者再使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而被活化,糖原磷酸化酶可以催化糖原磷酸解生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另一方面,PKA使活性的糖原合成酶磷酸化而失活,从而抑制糖原合成,也可以使血糖浓度升高。

  6.糖原磷酸解时产物为葡萄糖-1-磷酸,水解时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1-磷酸可以异构为葡萄糖-6-磷酸,再进入糖酵解途径降解,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降解时,首先需要被激酶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这一步需要消耗ATP,因此糖原选择磷酸解可以避免第一步的耗能反应。

  7.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底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使无机磷酸酯化,形成高能磷酯键,后者在酶的作用下将能量转给ADP,生成ATP。氧化磷酸化是指与生物氧化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发生在线粒体中,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两侧产生了H+浓度差,H+顺浓度差流动时推动了ATP的生成,能量的最终来源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还原型辅酶所含的化学能。

  8.这几种多糖都属于葡聚糖,合成时单体葡萄糖都需要经过活化,合成都需要引物,没有模板,由酶决定反应的专一性和产物的结构、大小,因此多糖没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

  9.果糖磷酸激酶是EMP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EMP途径是分解代谢,总的效应是放出能量的,ATP浓度高表明细胞内能荷较高,因此抑制果糖磷酸激酶,从而抑制EMP途径。

  苹果酸脱氢酶

  10.苹果酸+NAD+ --------------→草酰乙酸+NADH+H+

  草酰乙酸脱羧酶

  草酰乙酸--------------→丙酮酸+ CO2

  丙酮酸脱氢酶

  丙酮酸+NAD+ + HSCoA--------------→NADH+H++乙酰-CoA+ CO2

  TCA循环

  乙酰-CoA + 3NAD++ FAD + Pi+ADP+2H2O-------→2CO2+ HSCoA + 3NADH+3H+ + FADH2+ATP

  总反应式:

  苹果酸 + 3NAD++ FAD + Pi + ADP+2H20→4CO2 + 5NADH + 5H+ + FADH2 + ATP

  丙酮酸脱氢酶

  11.丙酮酸 + HSCoA + NAD+--------------→乙酰-CoA + NADH+H+ + CO2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 CO2 +ATP--------------→ 草酰乙酸十ADP+Pi

  柠檬酸合成酶

  H20+草酰乙酸+乙酰-CoA--------------→ 柠檬酸 + HSCoA

  乌头酸酶

  柠檬酸-------→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 + NAD+------------→ α-酮戊二酸 + NADH+H+ + CO2

  总反应式:

  2丙酮酸 + ATP + 2NAD+ + H20--→α-酮戊二酸 + CO2 + ADP + Pi + 2NADH+H+

  12.当乙酰-CoA的生成速度大于它进入三羧酸循环的速度时,乙酰-CoA就会积累。积累的乙酰-CoA可以激活丙酮酸羧化酶,使丙酮酸直接转化为草酰乙酸。新合成的草酰乙酸既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也可以进人糖异生途径。当细胞内能荷较高时,草酰乙酸主要进入糖异生途径,这样不断消耗丙酮酸,控制了乙酰-CoA的来源。当细胞内能荷较低时,草酰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酸增多加快了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的速度。所以不管草酰乙酸的去向如何,最终效应都是使体内的乙酰-CoA趋于平衡。

  13.葡萄糖的第2位用14C标记,产生*CH3-CO-CoA,经第一轮循环中生成的草酰乙酸有两种可能的异构体:HOO*C-CO-CH2-COOH,HOO*C-CH2-CO-CHHO。

  在第二轮循环中,两种异构体中的*C都可以作为*CO2释放。

  14.淀粉在酶作用下,通过两种途径降解,一是水解途径,二是磷酸解途径。

  水解过程中通过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糊精经脱支酶降解,麦芽糖经麦芽糖酶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α-淀粉酶、β-淀粉酶、脱支酶和麦芽糖酶的共同作用下彻底水解。

  磷酸解作用:是在淀粉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将淀粉水解。水解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逐个水解α-1,4糖苷键;产物主要是l-磷酸葡萄糖。由于该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因此对于支链淀粉需转移酶和α-1,6糖苷酶共同作用,才能降解。

  15.α-淀粉酶主要存在于萌发的种子中,β-淀粉酶存在于休眠的种子中,α-淀粉酶是内切酶,耐高温,加热到70℃时还能保持部分活性,不耐酸,在pH3.3时被破坏;β-淀粉酶是外切酶,不耐高温,加热到70℃即丧失活性,耐酸,在pH3.3时仍有活性。因此,利用高温或调节pH值的方法可将这两种酶分开,两种酶都作用于α-1,4糖苷键。

  16.马铃薯或甘薯内贮藏的主要是淀粉,由于长期泡水,则缺乏氧气,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那么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则进行无氧呼吸,进行酒精发酵,产生乙醇,因此具有酒味。

  17.从糖酵解的反应历程看,它有三步是大量释放自由能的不可逆反应,即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这三步是控制糖酵解速度的限速步骤,其中以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最为关键。此外,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也是一个调控点。

  ⑴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①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也是它的变构抑制剂,ATP浓度高(ADP或AMP浓度低)则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低,反之亦然;②柠檬酸也可对磷酸果糖激酶进行别构抑制。高浓度的柠檬酸,使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下降,糖酵解减速;③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还受NADH和脂肪酸的抑制。

  ⑵已糖激酶的调控:此酶受6-磷酸葡萄糖的抑制,6-磷酸葡萄糖浓度升高则抑制已糖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下降。

  ⑶丙酮酸激酶的调节:①ATP和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②1.6-二磷酸果糖可以使丙酮酸激酶活化。

  ⑷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调控:此酶可被NAD+激活。总之,在糖酵解的整个过程中,是多个因素参与了有关酶活性的调节。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