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服装材料学》章节复习题:服装材料用纤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25

  二、名词解释

  1、 纤维: 自然界中细长的物体很多, 通常把长度比直径 (直径在几微米或几十微米) 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统称为纤维。

  2、纺织用纤维:通常又细又长,而且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可纺性,在机械性能、 细度和长度、弹性和可塑性、隔热性、吸湿性、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一些共同 的特征。

  3、化学纤维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特定的加工制成。

  4、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棉短绒、牛奶、花生、大豆等)为原料,经纺 丝加工制成。

  5、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人工合成得到高 聚物,再经纺丝制成。

  6、 结晶区: 服用纤维中大分子的排列, 在某些部位排列较为整齐, 形成结晶结构 (晶 区) 另一些排列不整齐的部位称为非晶区(无定形区) 。

  7、结晶结构部分的体积占纤维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

  8、纤维中大分子按纤维轴向排列的一致程度称为取向度。

  9、纤维的体积质量是指单位体积纤维的重量,常用 g/cm3 或 mg/mm3 来表示。它决 定于或 纤维本身的结构,如纤维长链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晶度等特征。

  10、纤维的力学性能纤维在拉伸、弯曲、扭转、摩擦力、压缩、剪切等各种外力的 作用下,产生各种变形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

  11、拉伸变形:在服装加工和使用中,纤维主要受到沿着轴向(即长度方向)的外 力(称拉伸力)作用,在拉伸外力作用下,纤维的伸长称为拉伸变形。

  12、纤维受拉伸而断裂所需的力称为绝对强力。单位为牛顿或厘牛顿。

  13、纤维被拉伸到断裂时,所产生的伸长值称为断裂伸长,也称绝对伸长。绝对伸 长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即为断裂伸长率。

  14、蠕变:纤维在一个大小不变的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的现象称为蠕变。

  15、弹性回复率:在所有伸长变形中(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可回 复部分(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称为弹性回复率。 16、疲劳:纤维因蠕变也会逐渐损伤,以致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

  17、比热容:质量为 1g 的材料温度变化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材料的比 热容,度量单位 J/(g.°c) 。

  18、 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称为传导散热, 简称导热。

  19、导热系数是指厚度为 1m 的材料上下两表面间温度差为 1°c 时,1s 内通过 1m2 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瓦数,单位 W/(M.°c)

  20、纤维的热收缩是指在温度增加时,由于纤维内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而产生的 纤维 收缩现象。

  21、 合成纤维或其织物受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时, 纤维内部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纤维的变形能力将增大。如果再加一定张力,强迫纤维变形,在冷却并解除外力作 用后,合成纤织物的形状就会在新的分子排列状态下稳定下来。使用中的温度只要 不超过定形温度,纤维或织物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合成纤维的这种性能称为 热塑性。利用纤维的热塑性进行的加工处理,称为热定形。

  22、耐热性:纤维材料抵抗因热而引起的破坏的性能,叫做耐热性。

  23、纤维的燃烧性能 :纺织纤维是否易于燃烧及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的燃烧速度、 熔融、收缩等现象称为纤维的燃烧性能。

  24、熔孔性:在穿着过程中,织物某个局部受到或接触到温度超过熔点的火花或热 体时,接触部位会形成熔孔,这种性能称为熔孔性,抵抗熔孔现象的性能称为抗熔 孔性。

  25、质量比电阻:电流通过单位质量的物体且其长度为单位长度时的电阻称为质量 比电阻。

  26、公定回潮率:同一纤维吸湿量不同时,物理机械性能、尺寸和重量都会有所不 同。因此需要对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回潮率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公定回潮 率。

  27、耐气候性:户外穿的服装除了受日光照射外,还会不同程度受到风雪、雨露、 霉菌、昆虫、大气中各种气体和微粒的作用。纤维抵抗这类破坏作用的性能,称为 耐气候性。

  28、纤维的耐化学品性能是指纤维抵抗各种化学药剂破坏的能力。

  29、丝光、棉纤维耐碱性较好,在常温或低温下浸入浓度为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纤 维的直径膨胀、长度缩短,此时若施加外力,限制其收缩,则可提高棉纤维的光泽 度,同时强度增加,吸色能力提高,易于染色印花,这种加工过程称为丝光。

  30、碱缩、若棉织物在烧碱溶液中,并不施加张力,任其收缩,织物会变得紧密、 丰厚,富有弹性,保形性好,这一过程称为碱缩。

  31、缩绒性是指羊毛纤维集合体在湿热条件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受到机械外力的 挤压揉搓而粘合成毡绒的性质。 31、羊毛纤维的可塑性能较好。羊毛纤维在一定温度、湿度、外力作用下,经过一 定时间,形状会稳定下来,称为羊毛的热定形。

  三、简答

  1、常用纺织纤维结构上的共同特征?

  分子链具有一定的长度,即具有一定的聚合度,使纤维具有必要的强度;分子为 线型长链分子,支链短,侧基小,保证分子具有一定的柔性和运动自由度,使纤维柔软;液晶高分子有刚性链段,以保证液态有序和成型;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使 纤维形态稳定并具有吸附性;分子排列有一定取向度和结晶度,但又有一定空隙或 空间使纤维保持基本的物理性能,又具有吸湿、可染的特性。一些特殊功能要求的 纤维,如阻燃、耐高温、导电、抗菌、高强等纤维,同时具备其他特征。

  2、合成纤维及其织物常采用抗静电处理方法??

  合成纤维及其织物常采用耐久性抗静电处理方法。如在合成纤维聚合或纺丝时,加 入亲水性聚合物或导电性的高分子化合物;采用复合纺丝法,制成外层有亲水性的 复合纤维。也可以在混纺纱中混入吸湿性强的纤维,或按电位序列把带正电荷的纤 维和带负电荷的纤维进行混纺;或混入少量的永久性抗静电纤维或导电纤维(金属 纤维等) 对合成纤维织物还可以进行耐久性的亲水性树脂整理来避免静电现象 。 另 一方面,纤维制品也可以采用暂时性抗静电处理方法。

  3、吸湿后纤维性能的变化??

  A、纤维吸湿后,纤维的重量增加,同时体积发生膨胀,其中横截面方向的膨胀 较大,长度方向的膨胀很小,有各向异性特点。B、纤维吸湿开始时,纤维的体积质 量随着回潮率的增大而上升,随后逐渐下降。回潮率对纤维的密度有影响。C、 )纤 维吸湿后,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刚性等方面的力学性能都有较大改变,这对 纤维的纺织工艺、纤维制品及服装的洗涤条件和方法均有很大影响。D、纤维吸湿后 会放热。E、纤维吸湿后导电性增大,电荷积聚会减少或消失,服装的静电现象可大 为减少。F、随着回潮率的上升,纤维的折射率会下降,光泽会变差。

  3、根据棉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将棉纤维进行分类:并阐述特点?? 答:根据纤维的粗细、长短和强度通常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三种。 长绒棉又称海岛棉,主要产于尼罗河流域,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长绒棉。长绒 棉细长、富有光泽、强力较高,纤维长度可达 60-70mm,是最高级的棉纤维品种, 在我国新疆等地也有种植,常用来纺制精梳棉纱,制织高级棉织物。 细绒棉亦称陆地棉或高原棉, 纤维较细, 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光泽, 长度在,是产量最大的棉花品种。 亚洲棉和非洲棉常被统称为粗绒棉,纤维短粗,手感硬,产量低,适宜做起绒 纱,织制绒布类织物或用作絮棉等。

  4、合成纤维的共性特征? 答:合成纤维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具有强度大,弹性好,不霉不蛀,摩擦 易产生静电,易沾污等共同特点。

  5、纤维鉴别方法?

  答:A、手感目测法最简便,不需要任何仪器。根据纤维的外观形态、色泽、手感、 伸长、强度等特征来判断天然纤维(棉、麻、毛、丝)或化学纤维。手感目测法虽 然简便,但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难以鉴别化学纤维中的具体品种,因 而有一定局限性。 B、燃烧法是简单而常用的一种鉴别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纤维的不同化学 组成和燃烧特征来粗略地鉴别纤维种类。鉴别方法是用镊子夹住一小束纤维,慢慢移近火焰。仔细观察纤维接近火焰时、在火焰中以及离开火焰时,烟的颜色、燃烧 的速度、燃烧后灰烬的特征以及燃烧时的气味来进行判别。 C、显微镜观察法借助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向外形和截面形态特征,可以正确地 区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这种方法适用于纯纺、混纺和交织产品。 D、化学溶解法是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的化学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的方 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纺织材料, 包括染色的和混合成分的纤维、 纱线和织物。 E、 药品着色法根据各种纤维对不同化学药品的着色性能的差别来迅速鉴别纤维的一种 方法,此法只适用于未染色产品。 F、熔点法是根据合成纤维的不同熔融特性,在化纤熔点仪上或在附有加热台和 测温装置的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消光时的温度来测定纤维的熔点。 G 各种材料由于结构基团不同,对入射光的吸收率亦不混纺纱线相同,对可见的 入射光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利用仪器测定各种纤维对红外波段各种波长入射光 的吸收率,可以得到各自的红外吸收光谱图,这种鉴别方法比较可靠,但要求有精 密的仪器,因此应用不普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